我们往往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不会一分为二的去评价一个人。我们总是习惯于笼统的说某个人好,某个人不好。其实普通的生活中,大奸大恶的人实则是少之又少,大善大爱的人也并不多见。
我们的生活圈子其实并不大,同学、同事、原生家庭的亲人。朋友,甚至爱人,也大多从同学和同事中来。为什么觉得从同学、同事时相处甚欢的人,亲密度升级之后相处反而困难了?因为我们没有一分为二的去评价对方。也没有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种关系。
人都是愿意与自己三观合的人相处的。当双方关系尚处在同学、同事的时候,因为没有私欲,没有占有性,所以大多时候,我们都以自身的朴素的价值观来评价一个人,比如公正与否、格局大小、为人热情友善、幽默合群……但是当双方关系更近一步后,由于时间、空间的原因,期待值落空,冲突出现。例如,原本的热情合群可能就变成了为了顾场合而不顾亲近人的感受;原本的格局大、站位高就可能在家人眼里变成了自私、只是爱惜羽毛。
其实,如果从一开始,就先判断好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再评价、再选择相处的方式,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和解决了。如果只想当成同学相处,只用考虑同学相处的尺度;如果同事相处,只用考虑工作事项的处理是否得当合理;如果准备当成亲密关系的人相处,介入了感情,就不能只考虑理性,而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自己能为之“牺牲”的多少,要提前考虑彼此的生活态度,而不是相爱相杀。工作态度好的人,也许正是牺牲了生活态度的人。重生活态度的人,也许在工作态度上就差强人意。工作、生活都能兼顾平衡的,毕竟是极少数。如大奸大恶、大善大爱之人,难遇更难得。
难怪古语有云“忠孝难两全”;难怪现在有人说“好人坏人不如一个对我好的人”。
所以,我认为,三观合,也是建立在不同关系的基础上。同事、同学、爱人、亲人,标准不可同一而论。
成年人,只该做选择,选择了,就该好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