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自然美育,在科普读物中寻找答案——五月科普读本推荐

创建于2023-05-17 阅读696

阅读犹如一缕阳光,

会照亮孩子的心灵,

让孩子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给与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陪伴。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月科普读物的好书推荐人,来自弹子石小学的刘茜老师。我为大家推荐的科普读物是《细菌世界历险记》。

       一直以来,科学都以一种神秘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和小读者们望而却步。不管科学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似乎都是曲高和寡,少了观众的掌声。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思考:大人们天天耳提面命,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那么,细菌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它住在哪里?有兄弟姐妹吗?为什么吃了细菌就会生病呢?

      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到底有多少菌众在谋生?它们生活得好不好呢?

     

推荐理由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细菌世界历险记》这部科普作品一共有三部分,分别是“科学童话:菌儿自传” “科学小品:细菌与人” 和 “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内容有趣,语言生动,是小朋友们了解更多科学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菌儿”的细菌,它为读者娓娓讲述了其菌类家族不同族群的形态特征、衣食住行、生活习性,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仅让我们认识了细菌,更让我们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打开这本书,那些时而淘气,时而傲慢,时而伤感,时而狰狞的菌儿就用它那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们说出了它全部的秘密。

走进作者

      本书的作者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他是亿万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是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及细菌学系学习。1927年毕业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专攻细菌学。正当他孜孜求学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一次实验中,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突然破裂,病毒通过左耳耳膜进入高士其的小脑,破坏了他小脑的中枢运动神经,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每当疾病发作时,他眼球上翻,脖颈僵直,手足颤抖,非常痛苦,左耳也逐渐失聪。高士其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和煎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读完了医学博士课程。回国后,高士其加入当时还是刚刚开始起步的科普创作行列,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科普作家,并为此奉献了一生。他的科普作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

精彩节选

00:00
01:48

      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既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菌是我的姓。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

      本书以通俗浅显、形象活泼的语言揭示晦涩深奥的科学道理,并寄寓深刻的思想和时代生活精神,加上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创作的以细菌生活为题材的科学童话及科学小品,充分体现了这种特点:赋予细菌人性的特质,采用细菌的独特视角,揭开神秘且不为人知的微观世界,令人大开眼界的同时,还能让人学到大量的科学知识。

相关推荐

      读完这本书,大家一定会有意犹未尽之感,也许你会想要开启更多的科普阅读之旅,刘老师还给大家找到了几本有趣的科普作品,一起去读读吧!

阅读 6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