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友善品格 落实仁爱教育——内江市中区开展《友善万物》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张宁
创建于2023-05-17
阅读 29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提升梦想课程质量,提高梦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学科课程融合、教学研究等能力,协助项目组完成《友善万物》的课程完善工作,市中区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友善万物》试点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于5月15日--5月16日在内江八小举行。

     张宁老师通过“友善行为连连看”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友善行为的特点,通过“友善日历”活动,促进孩子们将友善行为融入日常生活。

     毛小莹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具有亲和力,善于启发诱导。她执教的《地球改变之年》一课,导入有趣,板书精美,指向明确。她通过疫情背景下的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帮助学生了解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地球的共同生存之道。

  胡丽老师执教的《同理万物的情绪》一课,她教学准备很充分,板书的情绪卡片很新颖,通过《情绪感受》卡片引导孩子们学着识别自己的情绪,通过讲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复杂情绪词的含义。

  胡丹老师执教的《什么阻碍了同理心?》一课,她通过“猜猜他的感受”的游戏,引导孩子们理解同理心的含义,通过讲自身经历及播放短视频,帮助孩子们理解四种能阻碍人们产生同理心的原因。

  张玲老师执教的《提高同理心》一课,她的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紧密,过渡自然,讨论环节的头脑风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找到了提高同理心的方法。她通过课堂口令“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同理心水平。

  饶丽老师执教的《提高同理心》一课,她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通过《阻碍同理心的情景》阅读卡及花瓣形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出更多的提高同理心的方法。

  张彩凤老师执教的《帮助无家可归的动物》一课,她声情并茂地朗读绘本,配上音乐,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流浪动物的关注,并通过制作幸运饼干折纸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黄唯懿老师执教的《你为它准备好了吗?》一课,她通过“兔子百科问答”抢答游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们意识到如果养动物,对一个鲜活生命所要付出的代价。

  郑洁心老师执教的《真实的狗和虚构的狗》一课,她通过播放两段视频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楚地直观地理解了真实的动物形象和虚构的动物形象的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她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呈现新内容,令孩子们沉浸在课堂上。

  唐小凤老师执教的《真正的家园》一课,她的课前游戏——水果动物大集合,非常有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她引导学生了解“圈养生活”和“野外生活”的区别,唤起了学生产生友善行动的愿望。

  罗培愿老师执教的《垃圾零废弃》一课,她激情澎湃,把课堂调控自如。教具准备充分,图片精准,很好地辅助了教学。她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将枯燥的“垃圾零废弃六项原则”形象化、动态化和可视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减少产生生活垃圾的方法,形成友善对待地球的理念。

  教研室邓主任带领试课教师们讨论每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值得肯定的地方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大家在一堂堂梦想课中汲取营养,得到收获,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最后,课程开发组的顾璇老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为老师们答疑解惑,让老师们对课程的设计、教学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小学阶段的仁爱教育中,着重引导学生发掘动物、环境、社会问题之间的关联,提高他们的感知力和识别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与生命的联结感和友善品格。

阅读 29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