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无论是学生的心理成长道路,还是教师的心育工作开展,都需要得到朋辈的支持,同伴的互助。
5月17日上午,常德市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心育痛点难点交流研讨环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第六组的小伙伴们在组长刘一君老师的带领下,聚焦心育难点痛点,确定讨论主题,明确责任分工,扎扎实实讨论,认认真真记录,凝聚点点护”心”光, 探索条条育“心”路。
活动伊始,根据各位老师提交上来的自己在心育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我们把主题确定为“心育工作者如何获得家校社的全方位支持,营造出“全员心育”的氛围”,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只要也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家校社形成了心育合力,学校的心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地,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活动由来自临澧太浮镇陈二铺中学的夏雪梅老师担任主持,来自西湖一中的苏晚玉老师负责记录。在明确了责任分工后,第六组的小伙伴们便针对主题依次开始了自己的分享。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湖南幼专附属幼儿园的彭施慧老师,她从一个幼儿教师的视角介绍了幼儿园小朋友的一些心理发育特点,讲述了幼儿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接着,来自常德市第五中学的王媛老师,从德育角度重点讲了怎样如何增强家校联系,通过对家长多沟通、多宣传、多培训来达到推动家庭心育工作的目的。
随后,来自桃源县漳江小学的王海珍老师发表的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心育要想获得家、校、社的支持,一方面必须利用好家长会平台向家长推送心育课程,一方面必须带动全体教师行动起来,最后还要在社会上扩大影响,才能形成全员心育的局面。
夏雪梅老师主要谈了一些农村学校心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条件设施跟不上、环境氛围不到位、留守儿童比例高。
石门四中的彭东升老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发展性的、促进性的。
白衣中学的陈文超老师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重要性,她认为课程的开设是学校心育工作的重要实施途径。
武陵区一小的李贻琳老师认为,学校要做出自己的心育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影响,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形成合力。
常德市嘉树学校的杨丹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进行衔接?一是如何让家长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上升到与身体健康关注度一样高?
苏晚玉老师也提出了一些现实问题,譬如领导层面重视不够,心育教师力量薄弱,家长心育知识缺乏等等
最后,组长刘一君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她结合自身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人孤军奋战到通过争取学校领导支持、开展班主任培训、落实家校共育、扩大社会影响等方法一步步形成家校社共育体系,营造全员“心育”氛围的。
心育工作任重道远,心育之路坎坷异常。但只要我们心育人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互帮互助,携手同行,我们一定能凝聚点点护”心”之光,照亮学生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