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该管教的时候,放纵孩子;别在该放手的时候,约束孩子。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育儿有尺,管教有度。
作为父母,不可否认,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总是拎不清轻重,该管孩子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使劲管。
有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
父母若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出息。
五不惯,家长千万别心软
1、孩子没规矩,不能惯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凡事都应该有底线,不能触及或违反规章制度。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管教,他就怎么成人。
从小教会孩子了解社会规则,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开始会很难,但孩子成长后,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2、孩子不尊重长辈,不能惯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一个家庭里几个老人围着孩子转都是常事。
有的孩子因此就被惯坏了,对着老人呼来喝去,没有丝毫敬意。
这点父母一定不能惯着,对长辈有礼貌和教养是非常基础也非常必要的。
一个在家里对长辈不敬的孩子,到社会上也不懂礼貌为何物,这样的孩子,很容易长歪,也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3、孩子不懂感恩,不能惯
父母疼爱孩子,往往对孩子舍得花钱,对自己不舍得花钱,吃饭的时候,孩子喜欢吃的菜父母就想全留给孩子,自己一口也不舍得吃。
父母这样以孩子为中心,其实很容易养出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什么好东西都想自己独享,认为父母甚至他人理所当然的得让着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则会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这样自私自利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成白眼狼,更别提孝顺父母了。
父母不但要给孩子爱,也要教孩子学会付出爱,更要让孩子懂得感恩。
4、孩子任性撒泼,不能惯
每个孩子都有任性、不听话耍赖的时候,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父母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冷处理,你哭你的,我忙我的;
二是责骂威胁,不听劝告,就棍棒伺候;
三是妥协,心软地做出让步。
不满足就耍赖、哭闹,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尝到了通过“哭闹”争取到“福利”,于是频频用出绝招“要挟”父母。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
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你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即只要坚持哭闹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3岁之后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试探性”的。
即孩子提出来的条件,有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试探一下父母的底线。
孩子第一次试探,后面就变成了真正的讨价还价,要挟的筹码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面对孩子的任性妄为,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原则和底线问题,真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5、孩子不做家务,不能惯
不要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可有可无,一个从小就不做家务,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想要他突然变得勤劳,这是不可能的。
父母一味娇惯、包办代替,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数,还让“巨婴”和“妈宝”等不健康人格出现,影响孩子的人生。
如果担心孩子不会做家务,家长可以帮孩子把一项“复杂”的家务分成一个个简单的小步骤。
比如让孩子负责擦桌子时,可以像下面那样分步骤,爸爸妈妈在每一个步骤中指导,孩子觉得简单,也不容易制造混乱。
擦桌子的步骤拆分:
先把桌面上的物品放整齐;
在桶里搓毛巾,拧干;
把手中的湿毛巾折叠整齐,手放在毛巾上,然后擦干净桌面的灰尘;
提醒孩子不要碰倒桌面上的物品;
毛巾脏了,再次在水桶里搓洗。
分步骤后,孩子感觉不复杂,他们也更容易有信心胜任家务活,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做家务的积极性。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认为: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做家务,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
三不管,孩子更有出息
1、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管
蒙台梭利博士说:“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请帮助我独立完成”,这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培养他勤劳肯干,踏实上进的习惯,坚韧不拔,无惧磨难。
这样做事,才能成事。
2、孩子的小秘密,不要管
是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有。
孩子自己记的日记,不要看,孩子不想说的事情,别逼问。
父母想要了解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
真正的了解是和孩子良好的交流,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是窥探孩子的隐私。
所以,请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小空间。
3、孩子该受的挫折,不要管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迁就。
要知道,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父母要是帮助孩子排除一切障碍,无疑剥夺了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自然也会随之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
很多孩子,因为一点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挫折,就萎靡不振。
当孩子3岁之后,就可以让孩子体验挫折感,孩子能承受的一些事情,就不要惯着他。
比如,积木歪到了,发脾气、哭闹;游戏输了,就再也不玩了……
如此这样的情景,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他能承受的挫折,就不要管。
父母爱孩子,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时候,父母爱得太深、爱得太急,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一生的道路,让他一步走完。
却忘记了,宽容过头是纵容,宠爱过头是溺爱。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该严管的时候严管,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
孩子有了生存的本领,才能远走高飞。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