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认真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许昌市第十八中附小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交流研讨活动。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7b931f1.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fbb2303.png)
赵向阳老师向同各位老师分享交流的教学案例是 理解数量关系: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是“每份数、份数、总数”的乘法模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培育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在与同伴的交流、辩论中,从不同角度理解“每份数”“份数” “总数”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总价、路程模型做好铺垫),从而逐步抽象出“1”和“多”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乘法模型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以往教学这类解决问题时,着力点在“先除后乘”的题型训练上下功夫,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现在《课标》更加关注对数量关系的理解,问题解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题型训练,也不仅仅是获得解题结果,解决问题≠解题,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想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本课例是用一种“化归”思想分析数量关系,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利用乘法模型感悟和抽象“1” 与“多”的辩证关系。分别从“1”中生“多”--理解关系、 “多”中找“1”--建立模型、 “1”“多”相融--拓展模型 主要环节,对《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解读。
今天分享的典型案例,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标》中有关数量关系的要求和教学提示的含义、价值和教学设计的要点。问题解决的教学不是简单套用模式,记住方法,得出结论,而是利用原有经验,梳理数量关系抓住乘法意义,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初步模型意识的形成做好积累。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7b931f1.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fbb2303.png)
李明明老师向各位同行老师分享交流的教学案例是: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是分数除法的起始课,本质上与整数除法一致,要让学生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运算需要颠倒相乘,实现除法向乘法的转化。
分数除以整数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所以,学生需要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方法,能举例子解释为什么分数除法运算要颠倒相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在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中,利用两个案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4/5÷2和4/5÷3的结果,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尝试从直观的画图法、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方面入手,将未知转化成已知,解决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除法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从四则运算整体的视角让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除以一个数就是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强化运算中推理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分数除法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等方面去推导运算法则,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将简单的发现变成深刻的理性思考。学生通过不同的表征去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运用几何直观建立运算过程的表象,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解算理。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7b931f1.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fbb2303.png)
郭欣老师向各位同行老师分享交流的教学案例是:加、减法的认识。本节课以“构建模型,培养数感”为题,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1-5的认识和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涉及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这两个维度。
有研究者表明,数感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一年级,因此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中,应该把培养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所有认数和运算的起始,也是学生真正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更应该成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和基础。
依据《课标》的要求,教学中要用算式表示两部分合并、减少的活动,撬动学生自主运用对加法和减法的认识,深化理解加法、减法的同时,抽象加法、减法的意义,体会加、减法的关系。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继续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同时深入理解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整体构建加减法的关系,感受加中有减、减中有加。
本节课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和讲故事这四个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应用几何直观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从开始认识加减法时就沟通加减的关系,有意识的从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就进行铺垫,使学生感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不仅要分别理解加、减的运算意义,还要理解运算意义之间的关系,为数量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在教研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我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之花将愈发灿烂。
终审:董艳霞
初审:朱菲菲 伽娇娇
编辑:郭欣
图片:小学部全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