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意志力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包括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发动指促使人从事带有目的性的必要行动;抑制则指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
意志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孩子的学习成长而言,意志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本身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力,是学不好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溺爱孩子,以"保姆"式的方法,大手代替小手,孩子的衣、食、住、行统包到底,唯恐累着、饿着、冻着孩子。那些从磨难中、从艰辛中走过来的父辈,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经受过的磨难和艰辛,生怕孩子不能过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完美的生活,从而就无限制地娇宠孩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造成孩子的意志薄弱,现实中表现为几种特征:
1.撒娇任性,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2.兴趣不专,见异思迁,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3.意志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俗话说,要想治病,必须找到病根。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必须要找到缺乏意志力的原因。造成孩子意志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呢?
1.家长只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北京市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家长们的"知与行"不统一,理论上明白首先要重视教孩子做人,但在实际行动上,不少家长还是抱着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而对什么是意志力,自己孩子有无意志力,几乎一无所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更是一筹莫展,甚至还不自觉地用种种"关爱"来弱化孩子的意志力。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的意志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
2.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平时,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的孩子贪玩,一点意志力也没有,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耐心。"其实孩子缺乏意志力,扼杀孩子意志力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自己。
当孩子刚下地学会走路的时候,看见孩子跌倒了,家长是不是慌忙跑过去扶起他,而没有让他自己爬起来?
当孩子第一次搬起一条凳子没走几步的时候,看见孩子那跌跌撞撞的样子,家长是不是赶忙过去让他放下,而没有鼓励他搬更远的路?
当孩子最初一边玩一边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看到孩子这种不专心的情况,家长是不是由着他那样做,而不是让他静下心一气做完?
当孩子在父母忙于家务而自己却玩得兴奋时,看见他开心的样子,家长是不是不忍心打断他,让他停下来帮个忙?
如果家长是这样做的,那么孩子的意志力正是在这种“关怀”“无微不至的爱”里被扼杀。要知道,这些时候本来是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好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负面刺激,以增强孩子的坚持力,借此磨炼孩子的意志力。负面刺激是指一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对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来说是有益的,这些刺激主要有:
1.困难
美国一些儿童专家指出,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父母需要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也要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办法。设置困难时,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障碍性的活动,既不要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达到增强孩子韧性的目的。
2.饥饿
饥饿是一种挑战生理承受力的刺激。许多孩子无法接受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时候,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尝试一下饥饿的滋味,让孩子在饥饿的刺激下学会改正自己的偏好。
3.吃苦
大部分孩子在面对吃苦的时候就显示出娇弱的一面,父母不妨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多让孩子参加一些野营活动,让孩子在风吹、日晒、泥泞、劳累等艰苦的条件下吃点苦头,这样比较有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通过受苦,孩子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对未来大有益处。
4.批评
许多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根本无法接受别人批评性的评价。必须明确规定一些孩子不应做的事情,比如打人、骂人、偷东西等,这些都是绝对不允许做的。如果孩子做了,就要接受批评,有时还要严厉一些。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有益的。
5.惩罚
若孩子犯了较大的错误,父母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但切不可把惩罚与棍棒画上等号,动辄武力相加,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这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而且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比如,惩罚可以是不允许孩子买他想买的玩具等。
6.适当的忽视
父母总是一味以孩子为中心,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孩子们似乎永远是主角。那么,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孩子不能再当主角了,不被重视了,孩子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他就可能承受不了这种角色的转变。因此,父母应选择时机,有意地不把孩子作为重心,使他受到适当的忽视,让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帮助其在与人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编辑: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