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五月,李海村给我来电话了,问我能不能到第二故乡桑落墅公社李行头村看看?“都是谁能来?”“史宝萍(组长)、孙庆光(副组长)、李志耕还有我。”
我们知青小组原有14名同学,这几年去世的2人,出国的3人,其余的大多家务缠身,不方便出行的人。
我在滨州照顾孙子,听到海村的倡议欣然接受。五年前我得了脑卒中,死里逃生,手脚行动受限,脑子反映迟钝,说话也不连贯……然而,重在参与!
这是2005年重返李黄头照片。从左到右:留钕铜、綦雅男、鲁景云、史宝萍、王磊一、李志耕、卢宁、李海村、孙庆光、张青生、吴明远。(庄宜峥和沈洁缺席)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定于2023年5月14日再次回李黄头,我们五个知青分别从济南、滨州两地出发。我有些忐忑不安。李黄头于前两年全村搬迁了,合到一个叫李刘家苑的地方,我可能面临人生地不熟的尴尬情况(估计老一辈的人很少了)。
回忆2005年旧照,那时候同学们还算年轻……
老乡们热情如故
辈分高的还有几个
老屋也几座……
想着想着就到李黄头了。不是李黄头而是李刘家苑了……我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遗憾……
然而接下来那一幕使我潮湿了我的眼眶……
老乡们早已三三两两出村等待
年轻人挂上了横幅静静等待。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相识的老乡们还那么纯真朴实,只是悄悄地添了些皱纹。80岁以上的老人不多了,只能是放电影似的回忆起他们的熟悉的面孔……
进村后迫不及待地步履蹒跚地直奔那口老井。
然后在沙河旁边留个影。毕竟是这里的井水河水养育了我们两年(四年)!
山医三姐妹。左下是李海村。
说到李海村有什么本领?就是“温柔、好心肠”,她靠“温柔、好心肠”征服了同学,也获得了全村人的普遍好感。这次聚会,就是她组织的。
初次挖穴种棉花时,福生(十一二岁)看着知青种棉花有些好奇,偷偷将海村负责的那一垄地上,埋上几颗“地雷”(牛粪),海村也不恼,只是甩着双手苦笑着作恶心状……这次聚会,海村提起这件陈年旧事,已经当了支部书记的福生,当面给海村端酒“郑重”道歉,同释“前嫌”……
史宝萍,是我们大姐大,也是我们小组长。宽容大度是她的本色。组里同学遇上解不开的“疙瘩”,组长知道了,她就会耐心疏导。
孙庆光,苦活、累活他抢着干。用他常说一句话:傻小子,睡凉炕,仗着身体壮。
他这次来,主要是要完成多年来一个的夙愿。
自从看了2012年的吴明远的博客,“下乡日记”,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就是为雅男写一篇日记。记录下70年年底,绝大多数知识青年下乡重返济南的场景,以及留守知识青年悲苦与无奈的境遇。取名曰“送别”。
庆光不会往手机上码字,只能通过微信语音和我朗诵沟通。朗诵到情深处,数度哽咽,只得擦泪重读……末了,他与从未与我谋面的嫂子,初次用手写体往手机上编辑成文,老两口费了几个小时……这使得我感动热泪盈眶。物是新的好,人是旧的亲。
李志耕,我们小组的管家。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少言寡语。现在老了更不张扬了。不过,这次来,从他那眼神之中,可以看出他激动万分……
午饭过后,步入桑落墅老街里。
老厦檐古色古香
废弃的公社广播站
邮电局旧址
老街里门市部(门窗都堵起来)
这是多年前的旧照(老街里门市部)
一到这里,庆光颇有感慨:想当初,外面赤日炎炎似火烧,里边凉爽无比,看到柜台后两三个营业员,我们自觉“矮半头”,我们已经是“社员”,不是市民。
回忆起来,读书的日子,无限怀念……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时的营业员,相比社员,生活在天上一般。
回到李刘家苑,不是李黄头了……
左一是小猪,左二是福祥
左一是二孩,左三是福生
还有爱说笑话的老唤柱
左二是连三,左三留住,左四是连增叔的儿子
看到连三,就想起连庆,兄弟们长得很相似。
当年的美少女一变成奶奶了
往事不可回味……
再见,李黄头,再见李刘家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