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辉煌:生活,是影视创作的“硬通货”

许谋清
创建于2023-05-16
阅读 29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有鲜明泉州元素的电影是《双镯》。

巜双镯》根据泉州作家陆昭环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小说发表于I986年《福建文学》第4期后即在文学界引起轰动。作者收到来自全国16个省、市170多封读者来信,许多人表示自己是含着眼泪读完小说的。8月I6日福建省文联召开《双镯》座谈会,与会者充分肯定小说把乡土风情和人物心态溶汇在性爱的永恒主题里,写出女性深沉的痛苦和美的死亡,高度评价《双镯》是“我省小说创作的一次突破和超越”。《福建文学》l0月号刋出巜座谈会纪要》。在两年一度的省文学评奖中,《双镯》以满票荣获优秀作品奖。

与此同时,小说在作者家乡也引起轩然大波。县里同样召开座谈会,与会者对《双镯》“丑化”惠女、攻击“大好形势”表达不滿,会后形成批判纪要上报。

小说又迅速点燃了影视界的浓厚兴趣,先后有8家电影厂和3家电视台来信来电来人联系,要求把《双镯》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最先伸出橄榄枝的是福建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兼导演在信中说,“这正是我要寻觅的!”“巜双镯》的悲剧,有独特的角度,独特的手法和风格”。但陆昭环选择的却是随后找上门的北京电影制片厂。一来北影牌子硬。二来导演黄健中名气大,又是泉州人,熟悉闽南文化。三来黄健中激赏《双镯》。“我对小说的情节很满意,几乎没有废笔或败笔,我更喜欢它的立意,这是我将拍摄的〈女人集〉三部影片中的一部,……我尤为喜欢这一部。小说对两个女人的心理把握不仅高度准确而且地域、婚制造成的丰富、生动,其震撼力我以为超越了沈从文先生。”黄健中还交代朋友:“要抓紧时间同作者联系,以免被人抓走。”双方一拍即合,陆绍环即到北影厂改编电影剧本并得以发表。黄健中信心滿满,在另一封信中他说:“我初读了<双鐲>的狂喜,犹如一座高峰对一位登山者的诱惑。……我最终还是想.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对民俗进行剖析,这样可以拍得很大气。”一切仿佛顺风顺水,但一年过去,黄健中“三部曲”中的《贞女》拍出来了,改名《惠安女》的《双镯》还没着落。一拖再拖,“汤冷变水”,《双镯》影视热慢慢退潮,北影厂也没有了下文,《双锡》错失了“触电”的最佳时机。

在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背景下, 1988年9月,来自台湾省的青年导演黄玉珊找上陆昭环,她到惠安东部一带采风三天,表示要从民俗学人类学观点描述惠东女,以沟通为主题,暗喻海峡两岸的关系。她的构想打动了陆昭环,双方愉快达成把《双鐲》搬上银幕的协议。然而,黄玉珊执导《双镯》并没有采用陆昭环改编的文学脚本,而是请来香港作家梁淑华另起炉灶,陈德容、刘小慧、郭晋安担纲主演,邵氏制片厂出品。1991年影片上映后观众反映平平,由林夕作词罗大佑作曲梅艳芳演唱的主题曲《似是故人来》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影片倒成为它的背景板。

陆昭环认为:“闽台港电影界的首次合作没有成功,但却有了一个开端”。影片《双镯》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主要是“某些细节的不真实”。他并意有所指地批评另外两部有关惠女的电视片“失于猎奇和虚假”。同时,“编剧导演启用外地人,他们对惠女的历史和现状缺乏了解”。他还顺带批评《海岬女》“为了求得赞助,更有急功近利的胡编乱造,教训应该记取”。

作为惠安当地人、《双镯》原著小说作者,陆昭环的评论一针见血,直接中肯,涉及影视创作中很值得重视的重要的问题。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老话,也是真理。文艺家不熟悉题材范围内的生活,其作品必然停留于浮光掠影,捉襟见肘。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词,称许其“把大融入小里”优秀的叙事技巧,认为他的故事就像漂浮在海面上冰山的一角,之所以宏伟壮观,是因为潜藏于海面以下的八分之七,能让读者好好发掘。多年以来,我接触过的外地来泉州拍摄影视的编导,都多少有些名气,但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不足,就是对泉州的了解和接触不多、不深。有的只是临时选几个地方转一下,青蜓点水,走马看花。虽然在他们的作品里,把泉州有名的景点,古桥、古塔、古寺庙、古码头等尽量纳入取景,但是明显欠缺宏观把控能力,风土人情、语言习惯走样,没有原真的泉州味,既难以呈现丰富多彩的八分之一,潜藏的八分之七也羸弱无力。譬如《闽南名流世家》的编剧,是利用春节假期来泉州体验几天生活。影片《双镯》的导演只是在开拍前到惠东采风3天,对惠东婚嫁陋习的理解并不准确到位。陆昭环在《现实而又历史地思考惠安女婚嫁陋习与轻生自杀》一文中指出:

“长住娘家的陋习和童婚陋习,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恶性循环。长住娘家的传统习惯,使早婚成为可能;而未成年的结婚陋习,亦使长住娘家成为必要。他们的童婚,婚礼大半是象征性的。……他们没有实质的性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孤立地把长住娘家的陋习拿出来批判,必须把它和童婚陋习联系起来审视,才能抓住其根源与本质。《双镯》原著小说贯穿了以上见解,作家在创作谈中说,他创作《双镯》“注重开拓人物主体的内心世界,抓住性爱这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表现惠安部分女子,由于特殊婚制造成的悲剧。女性正常的欲望和追求,在现实的传统陋习里和自我幽闭的女性群体中,形成巨大的压抑。变态成为常态,逆来顺受的心理得到生存幸福,专注向往却和死亡同步。我在这场小小的悲剧中,表现对人道主义和新旧文化撞击的一些理解。”

然而,对小说《双镯》的核心情节,即惠花与秀姑在妈祖庙结为姐妹夫妻,换手镯为盟,不少评论者还是把它读解为“女性同性恋”的故事。这显然有违陆昭环的创作初衷和题旨,他断然不能苟同,先后写了《‘同性恋’质疑》等多篇文章加以辩析一一

“我的本意也绝不在渲染同性恋的自杀。这种类似(仅仅类似而已)同性恋又决非同性恋引起的悲剧,使我注意到这块神奇的土地,注意到这些奇特服饰女子的婚嫁陋习和心理变态,这种心理变态也不是同性恋可以代表的。……这是年青姐妹性压抑的一种自然流露和感情依赖,不是真正意义的同性恋。

“‘惠女现象’非缺乏异性造成的,甚至恰恰是厌倦了异性才发生的。……在惠安这一地区,真正意义的同性恋不可能产生,把姐妹伴的親昵归之于‘性倒错’,未免有些过分。”

“这种类似同性恋的眷恋,绝非是为了官能刺激,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情补尝和解脱,那怕是病态的,也是美的。”

陆昭环的反复辩析似乎没有说服《双镯》编导,影片还是把“类似”演绎为“就是”。然而二者在历史的真实性和主题的深刻性方面的差异却是不言而喻的。毕竟,陆昭环是土生土长的惠安人,是曾深入惠东专题考察调研的文化学者,更是长期关注惠安女命运并以之为题材写出多篇力作的小说作家。看了影片《双锅》,陆昭环只能发出一声慨叹:“编剧导演启用外地人,他们对惠女的历史和现状缺乏了解,……我以为,有些教训应该记取。”

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考察泉州后在《泉州晚报》发表《泉州是一片培养诗人的沃土》一文,他殷殷寄语一一

“为人民书写,邀请外来的作家创作当然很重要,但真正要创作出有力度、史诗般的巨作,这个使命必须由本土作家来完成。期盼广大本土作家进一步回顾发展历史,真正深入生活,走进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以文学艺术的方式完好呈现,写出真正有份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生活,是影视创作的硬通货,在生活面前没有绕行的路可走。“金牌编剧”高满堂不客气地说,他观察很多年轻编剧的创作,因生活底蕴薄弱,难以写出厚实的剧作。结合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他说:“我为什么能写〈闯关东〉?我是2005年下去采访,采访的都是八九十岁闯关东的老人,通过三个月的采访,听了那么多的故事,搜集了那么多的资料,都在我的电脑里,我一生受用。”并透露,“我刚开始采访时,没人理我,我装了40袋方便面,60包榨菜,一个人深入东三省。其实我住在农民家,发高烧,差点烧死”。其精诚心志令人动容。本土作家、编导挖掘本地题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优势不等于就是成功,他们应当充分发挥优势,提升综合素养找到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形式,“植根传统,为时代书写”。当然也要热诚欢迎外来作家、文艺家前来泉州,深入观察体验生活,真正了解熟悉泉州的历史和现实,激发创作灵感,张大发现眼睛,实践艺术创新,共同讲好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泉州故事。

阅读 29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