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冯瓴新仓学校研学之旅

无所谓
创建于2023-05-16
阅读 16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实现学生可以基于课堂与书本,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实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目的。    把课堂搬到户外,将学习融入旅行,本着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冯瓴镇新仓学校开展2023年春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陶渊明的故居    ——守拙园。“守拙”意为坚守内心的纯真与善良,这也是陶渊明一生的追求。守拙园景区包含了陶渊明故居、水口园林、名人名言、陶氏源流文化展厅等设施,如今守拙园、文昌阁、“心远地自偏”古匾额、桃花源记大型石碑刻、归园田居诗碑刻及桃花源文化馆、居住展馆、陶氏宗祠、五柳堂、聚贤堂、陶公亭等初步完工了,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生产生活场景,体现桃花源文化的深刻内涵。

       初入园内,一片形似半圆的池塘便印入眼帘,一汪池水倒映出两岸的徽派建筑,呈现出一副水墨丹青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园内长廊悠长古朴,曲折的羊肠小道通往各式各样的古寺、古塔,道旁树郁郁葱葱,衬得园区格外幽静。旁边是波光粼粼的养生湖,岸边杨柳依依,绿草如茵,几树鲜艳的杜鹃花竞相开放,一阵微风拂过,花瓣儿如蝴蝶般翩翩起舞,正所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像极了陶渊明笔下那个风光优美的桃花源。登上古塔,整个园区的风景尽收眼底,湖光山色,风光旖旎,小桥流水,美不胜收,好一幅迷人的水墨江南。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冯瓴镇新仓学校研学学生在陶渊明故居守拙园举行了一场极具特色传统的拜师开蒙礼仪,在感恩老师的氛围中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传统国学文化的熏陶。

      进行拜师礼后,我们来到此次研学旅行的第二站木坑竹海。        漫山的竹林,郁郁葱葱,非常地安静,让人心旷神怡。在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还可见到类似于黄山云海般的景致。 是卧虎藏龙竹林打斗地的拍摄地。木坑以竹海而著名。雨后观景,翠竹深处,白云人家;晴观日出,有如黄山云海,翠浪波涛;谷中赏月,仿佛天上人间。

       次日,我们进行本次研学的最后一站“西递”,提到西递就不得不提“    楹联”文化,    西递村素有“中国楹联第一村”的美誉。为此,学校特意安排了一节西递楹联文化讲解公益课。身处在文化古镇,听着楹联文化,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着伟大祖国的悠久文明!


      西递村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    徽派建筑    艺术的典型代表。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    徽州三雕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研学,是行走的课堂,是课堂的延伸,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成长之旅。这次研学活动,同学们收获良多,集体生活让他们学会分享;多彩活动让他们学会协作;动手实践让他们成长。相信同学们定能不畏艰苦,顽强拼搏,团结进取,超越自我!


阅读 16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