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24.5下午
观察对象: 郗晞,文彬
观察地点:中三班种植区
记录人:张梦真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幼儿在种植区就是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种植区弥补了集体活动中观察、探究不足的缺憾,为孩子们提供的是感性经验,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的途径之一。💐💐
今天我带领我们班的小朋友在种植区开展了观察植物的活动,孩子们一到种植区便不由自主地深入其中,仔细地观察着种植区的植物,并展开了她们之间的讨论呢!🧚♂️🧚♂️
通过设置种植区不仅美化了班级环境,也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并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幼儿在探索着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中更全面、富有个性地自由发展!💫
观察土豆发芽后的根茎
赵沐阳:老师,土豆是种子长出来的吗?
张老师说不是,它是在土豆上发芽,长出来的。
自我反思:
在观察中我一直知道两位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太少,也思考了怎样促进她们交流,但当时没有发现可行的办法,事后我反思时发现自己错过了两次促进幼儿交流和感情升华的机会:
1.在洋洋遇到问题向我寻求帮助时,我直接介入引导她去寻找了问题,可以和洋洋一起找一下问题发生在哪里,会更好地促进两位小朋友的交流。
2.我只顾着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忽略小朋友没有交流的现象,若汐正好属于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洋洋却是热情奔放,如果当时我及时肯定泽男的这一行为,并引导若汐感谢好朋友的帮助,会更好的激发她们在以后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友爱合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