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经验与方法的交流,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我县教研室《城乡结对帮扶送教下乡教学交流活动计划》要求。在5月15日上午,托克托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赵乐平副主任,任瑞波、赵宏瑞两位教研员以及我校任彩霞、杨春霞、范潇敏、邬帅等6位教师赴新营第二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以课堂示范、研讨交流的形式分语文、数学和体育三科同时进行。执教的老师们都有高度的责任感,精心的准备,确保了本次活动的实效性。
第一节课分别由新营二小的高丽娟教师执教二年级语文《雷雨》、石长柱教师执教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杨志强教师执教《队列与软式排球》。
课间活动由我校教导主任任彩霞作《任务驱动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讲座
第二节课由我校杨春霞教师执教三年级的《年、月、日》,杨老师这节课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观察年历,发现规律,质疑验证,使每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说,把课本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
范潇敏教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是一首儿童诗,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开课以“为去森林公园探险做准备”为教学情境,安排了本节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学习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各种朗读的形式,学着老师读,师生配合读,进入情境读,同桌配合读等,“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读让学生去领会去感悟。识字是基础也是重点,自由读音读字读词,通过读理解字词表达的意思,单字扩词积累词语,并能发现它们的关系。认识小篆“渠”从而体会汉字文化的渊源流长。教学中范老师除了在识字写字上下足了功夫外,还训练了孩子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邬帅教师执教的四年级体育《上步投掷垒球》,本节课邬老师充分的将“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并且做到了“一物多用、一物巧用”。本节课将竞赛游戏贯穿始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用报纸代替了垒球解决了安全隐患,但是本节课内容技术难度较大,需要下一节课进一步联系巩固动作以达到学习目标。
两节课后,由新营总校薄灵教研员作《小学数学复习的策略》讲座。
最后一节课交流研讨,执教老师先说她们这一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效果以课后反思。评课教师各抒己见,畅谈感悟或指出不足。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为教师们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老师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精彩点评
《雷雨》评课
《雷雨》高老师课上很注重听说读的整合。重视语言文字的品读和语言的积累,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体会词语表达意思和情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感受了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建议:
一、关于课时的划分,把梳理顺序和分段放第一课时,余下时间写法迁移完成课后习题三,进行写法的迁移和创造性表达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雨前、雨中、雨后三部分学法完全相同,可以大胆改进:领学“雨前、雨中”,然后总结学法(边读边思,景物,怎样,品词),最后可放手自学“雨后”。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今天学的是第一课时,这就决定本节侧重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属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因此,教学中范老师除了在识字写字上下足了功夫外,还训练了孩子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一、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特别是一二年级段主要任务。因为识字量大识字任务重,教学起来很容易会机械重复给人枯燥之感,而范老师在落实这一教学任务时,不孤立识记不单调重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始终能按新课标提倡的“与生活经验与具体情景相联系”来操作。这样识字,学生理解得更到位,印象会更深记得会牢效果也会更好。
二、“渠”字的教学,范老师运用了字理识字法,给孩子们演示了这一字从象形到楷体的演变过程,形象直观,孩子们记住的不仅是这一汉字,还了解了它发展过程,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感受了古人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范老师很重视新课标中倡导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开课以“为去森林公园探险做准备”为教学情境,安排了本节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学习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体现出一新二活三深四实的特点。
建议:能否在各活动中穿插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语文在实践运用中学语文。
《年月日》评课
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杨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课堂常规,组织教学扎实有效。
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孩子举手发言时候笔直的小手以及很好的倾听习惯。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常规,就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二、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
杨老师应用情景图片和年历卡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杨老师的练习设计巧妙,针对性强,强化了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练习形式新颖多样,而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而且设计闯关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四、板书设计合理
板书设计能突出重点,特别是年、月、日这几个字按着从大到小的字号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年大于月、月大于日,而且印象深刻记忆扎实。突出了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同学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比例尺》评课
整节课,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石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石老师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有效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和决心。
二、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 比例尺》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而石老师处理的很好,把无声的、枯燥的教材进行了有声的、精彩的演绎。由浅入深地自主探索,实现了学生对"比例的意义"这一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三、服务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以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石老师在课的最后出示"生活中的比例",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和课的开始形成了呼应。圆满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学习效果很好。
最后,赵乐平副主任进行了总结点评,并从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结果三方面为大家提供教学思路,强调要展写、展讲、展评,鼓励为学生提供就近学习榜样,打造就近学习区,培养阳光自信的少年。希望大家在今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创出自己的特色。要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
本次送下乡活动为城乡教师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传播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优势互补。相信与会的老师会将本次教研活动中收获的教学经验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