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是否会因为孩子怎么也不能掌握我们期望的能力,或是怎么说教都无法养成我们期望的好的行为习惯而陷入焦虑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呢?甚至有些家长会因此产生对孩子或对自身的否定。在应用行为分析技术领域,有很多发展新行为技能的方法,比如模仿、行为塑造以及连锁,本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运用塑造发展孩子的新行为、好习惯。
行为塑造是系统性和区别性地增强逐步接近终点行为的过程。简单的说,就像是我们常说的“循序渐进”。
运用行为塑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新行为,首先我们要确定终点行为。也就是我们期望孩子达到的一个最终行为是什么以及行为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我们的终点行为是期望孩子能够用正常音量(约65分贝)与人交谈。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孩子现在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能做到什么程度了,确定初始行为。例如:孩子通常使用约45分贝的低音量与人交谈。
而后,我们要分析达到最终行为过程中会出现的逐渐接近终点行为的近似行为都可能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渐进的步子前进。例如:近似行为包括45分贝、55分贝、65分贝的音量与人交谈。
最后,区别增强更接近于终点行为的反应。区别性增强是执行塑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渐进地由近似行为向目标行为塑造的过程中,强化更接近目标行为的反应。例如:当学生能够达到初始目标45分贝时,我们给予强化,低于45分贝的反应我们不给予强化。这个强化可以是额外的表扬,“真棒,你的音量有提高!”。也可以是自然强化,只有在学生以45分贝与我们沟通时我们才回应孩子。当学生持续以45分贝或更大的音量说话后,强化标准便被提高至55分贝。同样的,当达到55分贝和最终65分贝时,音量低于此强度标准的行为不会获得强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用塑造的方法一步步达到终点行为,发展生活及学习中所需的新行为。
行为塑造不是一个很难的技术,只是需要我们找准孩子的初始行为,运用好区别强化,逐步的塑造出我们期望的新行为。生活中,当孩子一时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要求时,我们不要着急,不要焦虑,想一想是不是我们一下子要求的太多了、太难了。由浅至深,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