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桥古街:一场历史对话

品山书院
创建于2023-05-15
阅读 21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温馨提示:文字不咋地,图片很精彩。

感谢我父亲卢胜富先生以及好友王立鹰(艺名王小虎)提供的图片

                             一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曾发生过一场世纪之战。“文艺复兴后三杰”中的两位大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曾于1504年在佛罗伦萨的市政大厅,上演了一次双峰对决---共同为市政大厅绘制壁画。达·芬奇画了一幅《昂加里之战》,米开朗基罗则回应以《卡西纳之战》,这两幅伟大的壁画最终都没画完。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对决,直接导致了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的诞生,有个年轻人,在这场永恒的历史对峙前沉思,观摩,借鉴,最终凭着一副《米尔维安桥之战》重启历史对话,让伟大的艺术精髓得以延续。

      他,就是拉斐尔,这幅画让他成功跻身“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后一杰,名垂青史。

      今天,当我走进修葺一新的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倏然没来由地就想起了这场遥远的世纪之战,想起了拉斐尔。利桥古街,纵使横亘千年,也无法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相抗衡,知名度更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当我细读拉斐尔,这个博采众长的年轻人,凭着海纳百川的学习能力,凭着继往开来的见识认知,把尘封的历史通过新锐的视角璀璨重现,焕然一新。所以,纵观历史的脉络,不论中外古今,不管前后大小,充满智慧的传承,点石成金的野心,永远是历史发展的第一声春雷。当文明和时代摩擦出火花,当商业和文化汇聚成交融,我知道,历史永不结冰。

      利桥古街,在嬗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像拉斐尔那样,承前启后,在红砖古厝和现代商业的文化脉络里交相碰撞,双向辉映,点亮了一座城,开启了一场历史对话。

     

        

                            二

      龙江,是福清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经历了一次次干涸龟裂,一次次草衰风疾,一次次烽烟四起,一次次轮渡搁浅,温婉的龙江依旧浩荡苍茫,农耕文明和文化底蕴也并未因此而失色。在龙首桥伫立眺望,背后是端庄肃穆的瑞云塔,眼前是静静流淌的龙江水,感觉母亲河是借天地之手画下的一道命脉,串起了唐陂,宋桥、元佛、明塔等文化古迹,上承“中华梦乡”石竹山,下通“千年古桥”海口镇,无需凭栏叩问,千百年的天下兴亡都浮出水面。

      利桥古街,位于龙江的中段,也就是说,它是母亲河的躯干和心脏,是千年命脉的历史遗址和文化记忆。它有过冲突和交融,有过锈斑和磨砺,有过朝代更迭,有过四方逐鹿;严寒和酷暑曾发生过摩擦,野蛮和文明也曾兵戎相见……有人说,古迹的魅力永远不会被新东西所替代,正因如此,人类和古迹会遇到双向悲怆,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但今天的利桥古街,确切地说,叫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它在商业巨擘东百集团耗斥巨资全力翻新打造下,让这种魅力冲突变成了时代交融,让历史对峙变成了历史对话,让日渐颓败的遗址变成了城市之光:气宇轩昂的瑞云塔,恢宏壮观的黄阁重纶,在四周现代化建筑物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肃穆大气,气象非凡,折射出历史的光辉。

      我们到达的时候已是晌午,何刚主席,蔡立敏校长,刘辉校长,林丽云老师,还有我,一行五人。天色很蓝,整条利桥古街都沐浴在阳光金黄的好脾气中。街上没什么人,估计都一头扎入各条深巷,寻觅福清最地道的美食小吃去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这美好而完整的静谧里,我们瞬间感觉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连一向语锋犀利,舌灿莲花的蔡校都难得地静默了下来。红砖,青瓦,石柱,镂窗,像造化,像奇境,像命运的垂青,像古者的恩赐,徐徐在眼前展开。在这古意四溢的气场里,我们不敢喧嚣,不敢占据;天地之间,惟余历史与美这两座神祇,让我们羞愧得说不出话。

      这种羞愧,是人类遇见古迹的震撼,是浅薄遇见敬仰的不安。革命烈士陵园里,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名字,平凡普通甚至带点土气,却让我们久久不敢正视。那是气吞山河的一个个名字,化作一粒粒灰,落入脚下这片深沉的土地。感觉看的越多,神明离我们就越遥远;知道的越多,凡夫俗子的我们就越渺小。我们在西泠印象前停了下来,我们在宋代古井前凝碑细看,我们在民国荷园前驻足观望。无论古迹,还是新筑,虽风格迥异却惊人地气场匹配,气象高远而丰润,线条朗健,姿态灵动。此刻漫步利桥古街,就像去拜谒一位历经沧桑而妙手回春的智者,古老的血脉里流动着新谱的音符,举手投足之间尽是神来之笔,穿梭其中,宛如奔赴迎接一场庄严的启示:心灵与上苍的交流,思维和远古的对话,宏阔而大气,有无量的雄浑之美,优雅之姿流溢其间,令人庄重而不敢懈怠。

                                       三

      再次来到利桥古街,换成了我们祖孙三代,在次日的晚饭后,暮色四垂,银月缓升。和昨日晌午的开阔静谧相比,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像是群星从蓝天白云切换到夜晚模式,瞬间现身,繁星满天。龙首桥上,更是熙熙攘攘。记起30余年前的一个夏夜,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是在龙首桥。父亲紧紧抓住车的后凳,跟着摇摇摆摆的车蜿蜒前行。月光洒落在桥上,山川寂静,流水无声,只有我的摔倒尖叫和父亲爽朗的笑。同样的月光翻转了一万多个日夜之后,眼前的父亲早已华发丛生,身边的孩子依稀是我当年的模样。一年一度的庙会般,眼前是重重叠叠鱼群游弋般的人影,身后是难解难分的欢声笑语;灯火璀璨,像夜色打翻了一匣子的玛瑙,小摊叫卖声四起,无论通衢委巷,星布珠悬,皎如白昼。衬托得四周的一江一桥,一坊一塔,在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夜色里,雄伟之中不乏温度,汇聚成一座春回大地的城。

       疫情三年,岁月艰难。虽然雾霾散尽,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焦虑的创伤。就如《身体从未忘记》中写的那样:战争结束了,但身体从未忘记。还有但丁,在《神曲》中的第一段这么写到:当人生之旅行至中途,我发现自己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眼前道路早已晦暗难明……那么,此刻的古街夜市就是照亮了整个“幽暗的森林”,用人间烟火慢慢抚平创伤。我真的很久没见过如此激情澎湃的人潮,如果说白天的古街是历史的沉吟,那么夜晚的古街绝对是惊涛的拍岸。所有的人世浮躁都被人间烟火冲淡,琐事压力也被汹涌的笑声挤压得薄薄的,仿佛一袭月色就可以一刀两断。

      江风和煦,银辉无边,夜色的琴键一一敲响了江门晚渡、龙首望江、清源拱口、月引潮汐、龙滩芦影的旋律,又从咖啡屋,百叶窗,奶茶店做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和谱,犹如在秋色四面的欧洲小镇,倏然遇见了孔子学院--普鲁士蓝的清澄之下矗立着中国红的古色古香,彼此映射又相得益彰。

      在利桥古街的某一个巷落的深处,我父亲曾于30年前租了一轩古厝存放他的摄影器材和各类书籍。彼时,我已经可以花样百出地骑着自行车在各条小巷里穿梭,带着丑出天际的随身听,一遍又一边听着当时火出天际的《梦回唐朝》:

                菊花古剑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

                异族人在日坛膜拜古人月亮

                开元盛世令人神往……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男耕女织丝路繁忙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我的好友王小虎带了无人机来,当盘旋到百余米的高空,凌空俯瞰的满城景色在镜头中,聚拢升腾的是烟火,摊开舒展的是人间,此情此景竟与歌词丝丝入扣。唐朝乐队今安在?当时创作的前夕,是否也预见了这三十年后的月色?凡口所言,凡笔所书,像洞察的智者,像难掩的天意,精确命中贯通古今一脉相承的预言,让这座城,血脉,流向遥远古老的文明;肤色,焕发中西合璧的新彩。

                               四

          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如果用世俗且直观的语气来描述的话,关键词不外乎这几个:斥资30个亿;福州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新颖的“街区+mall”开放式建筑形态;“商业+文旅”的融合;全天候全龄段共享城市文化空间……

     但是,它骨子里面是不会答应这么浅表的修饰定位的:千百年来,我已目睹过数以亿万计人们的悲欢离合,生死交替;也见证过无数个日夜的荒野开拓,炊烟新起;经历过赫赫朝代的兴起与崩塌,留存下汤汤河水的清澈和激扬。我所身处的地方,曾经是戚将继光南下荡寇的战场,也是叶相向高独辅明朝的摇篮,隐元禅师东渡扶桑弘法的起航,更是林公则徐功垂社稷的故乡……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各种景象,例如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神秘,壮观,肃穆……而修葺后的利桥古街,大气容纳了所有的溢美之词,所有巷道不因风格交叉而固守一词,而产生冲突追逐。

     红砖青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70余座文保古建进行修复之后,保留了古街与生俱来的文化底蕴,浓缩了福清古往今来的建筑风格。不论是宋代古井,清代的吴氏八扇厝、民国时期的荷园、还是新中国时期的吴氏侨厝、黄氏侨厝等,都在脚底轻扣青石板时,发出历史遥远的轻响;古街两边原本破旧而古朴的长满青苔的平民院落,已被店肆林立的新时代宠儿的品牌店所替代,琳琅欧式门店镶嵌在楼阁飞檐之中,古屋错落,新意迭出,巍峨宏敞,藻映翚飞。空间结构改变,历史脉络不变,既具文化传承,又有新潮风流。

     

                                 五

     文化传承的纵横捭阖,打破了个人视角,让城市精髓从他者,从别处,从不同角落乃至世界的视角来重新构建和重生,窥一斑,而觅全豹。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的:唯一和人类以及宇宙相称的永恒,唯一能够引导众人胜过满天星辰的,是文化。

     所以,看利桥古街,看的不是遗留千百年的古迹,看的是沿袭千百年的文化。

     2022年12月25日,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以“寻梦盛唐、筑梦大明、续梦民国”三种文化风格为点缀,围绕“融”“归”“喜”“潮”“夜”五大主题,把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表现得淋漓尽致。水榭戏台上的闽韵榕腔在万头攒动里,仿佛触发了古邑脉动的按钮:唐宫夜宴、斗诗大会、胡玉楼抛头彩,大明锦衣卫、红楼盛世及笄礼,百乐门、民国旗袍秀、金陵遗韵光影秀,百人巡游、燃炸烟火……把福清喜事以全新的商业面貌多方位呈现出来。

     无数的年轻人也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每个人都拿着手机,屏幕里缤纷各异的盛景像把利桥古街这张城市名片打上印记,再高高举过头顶。这条令人耳目一新的古街,特别是遥感式剧情化街区,沉浸式剧情体验、网红轰趴场、滨水酒吧、诗意民宿将是他们全新的打卡地,也是青春的集散地。多年之后,无论他们是过客还是归人,那古厝前的每一块青石板,还有扇门边的每一方红砖,都会承载着他们走过青春的痕迹。

     此时的利桥古街,不在万历年间的瑞云塔,也不在崇祯元年的黄阁重纶,它是荣宝斋的金石字画,是西泠印象的紫绶金章,是星巴克咖啡的一杯蓝山,是茶馆里飘荡的茉莉香,是各色小摊的一声叫唤,也是闽剧院前的一张海报,砚池边飞过的燕子剪影,是一个眼神,一个脚印就能感受触摸到的福清的魂魄。

      


                                     六

     为期三天的开街盛典没过多久,长达三年的疫情也宣告结束。你可以说是冥冥中的神谕,也可以说是纯粹的巧合而已。但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伤痛,更多的应该是启示。如何礼敬天地,如何遵循万物生长,如何珍惜当下。2023年的新年愿景我写下:

              这几年,大家都辛苦了

               明暗无辄,悲欢未卜

      庆幸的是,凛冬将尽,你我还在

              所以,真的非常感谢

       在人生至暗时刻互相温暖的人

               因为有你,我相信

          山河常辽阔,人间有烟火

                  愿故人皆安康

           回首,再无风雨,星河长明

     是的,你我犹在,温暖长存。山河常辽阔,人间有烟火。任何的宏大叙事多年之后都将隐入烟尘,成为文人的一札随笔,骚客的一抹酒痕。只有文化精神长存,心中的那一缕烟火才不会熄灭,当尘世激荡之时犹能抬头望月,当人间厄苦过后犹能温暖相依。就算幽暗的森林再度来袭,心中犹记得那句话:心怀楚天阔,胸挂大江流。眼中望得见前后,眉间有山河莽荡。

         那夜,我们祖孙三代回家的路上,我们走着走着,父亲忽然问我,还记得84年的点塔灯吗?我怔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还没等我回答,晨儿已经接过话题:爷爷,我知道!老爸还珍藏着那本画册,《甲子中秋灯会》!听说上面的图片都是您拍的……岁逢甲子话塔灯,南天玉柱满秋澄。我们瞬间打开了话匣子,眉眼嘴角都洋溢着笑意,84年的中秋,那时我比晨儿现在的年龄还小。走至南门兜,已是月移星垂,晨儿兀自频频回首,遥望夜色苍茫中的瑞云塔。这一夜,我们仿佛走过了40年的浮沉。

     千年一变,以此为梦。利桥古街,作为福清文化的承载者,在翻新修葺之后,抛开它的历史肌理,抛开它的现代时尚,其间所秉承的文化精神,已经成为走进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人世间的寻常风景。让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多年后忆起利桥古街:

     这人间,我来过;这人间,它值得。

                        2023.5.16日初稿


  

阅读 21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