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感谢奎文区地理学科组各位兄弟姐妹的全力配合,完美完成了近千人大型会议的接待工作,接待、跟车、陪餐、建群为来自全市各地的地理同仁做最热情的服务,特别是省教研员甄鸿启老师亲自到各个酒店探访,为会务组树立标杆和榜样,奎文会务团队决心发扬淄博烧烤团队的服务精神,让与会成员真正领略到奎文地理人的热情和周到。
为了更好的落实大会的主旨思想,学习借鉴了青岛、威海等教科院同仁的思想,做了更全面的汇总,先上“菜单”。
研讨会分成课例展示,大单元面对面和专题报告三种模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探索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2023年5月9日至12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潍坊市奎文区举办山东省初中地理学科大单元教学专题研讨会。全省16地市初中地理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近千人参与活动。
5月10日上午潍坊昌乐二中张小媛老师展示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探究建构课《不同类型的国家》,课堂上学生经历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推导验证、得出结论一系列过程,在教师引导下,选择学习中的典型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发现、质疑、分析、演绎、论证,概括、归纳等探究活动,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张老师提出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按照学习单元设计课堂,需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纲,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线,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原则,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设计连贯的有罗辑的学科实践活动,再把这些活动落实到每节课中。每节课都是单元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每节课也都体现着单元学习任务的思想,课堂不再是紧紧盯着几个知识点的“复习旧课一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这样的闭环课堂。昌乐二中的教学理念一直领先一步,作为曾经的271一员也深感荣幸,向优秀的张老师学习。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的贾丽丽老师《嵌入形成性评价的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以湘教版七下认识大洲为例》
贾老师指出复习课的特点是弥补新授课中的欠缺,回顾新授课中的遗忘,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发散思维能力、建设地理思维,并以《认识大洲》单元复习整体设计为例,带领我们初探复习课的大单元教学流程。新授课基本流程(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自由学习、解决问题——共同学习、思维碰撞)和复习课基本流程(学习目标、课堂指挥棒——分组讨论、输出及自评——随机展示、互评及师评——知识迁移应用、检测)两种具体路径,令人耳目一新。
潍坊教科院的刘献臣老师做专题报告《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实践与反思》
刘献臣老师,从“单元教学历史与现状”、“何为大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教学学程设计”、“对大单元教学的反思”四个方面,详解在立德树人和素养导向的大背景下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鸿篇巨制,提供蓝本,供大家体会与参悟。
刘老师提出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在细化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课程内容所承载的学生素养发展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具有一定主题的、结构化的单元学习。指出大单元学程设计的基本路径五步:提炼大概念;提炼核心问题;设计核心任务;分解任务并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提供学习支架);进行学习结果评价(提供评价量规)。
10日下午的报告是淄博专场,淄博市教科院的夏侯波老师主持会议并做了经常报告。
淄博市张店区八中的王静老师执教《长江三角洲》一课,设置大情境:京杭运河的兴起、衰退、新生,串联起长江三角洲农业发达的原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快速交通对区域一体化的意义,展现区域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王老师借助“进淄赶烤”的热度,古代的进京赶考,随着大运河的“开凿——衰退——新生”历史画卷缓缓打开,从古的南粮北运、至今工业品供应地到辐射带动作用,故事感十足。
杨慧老师的《大单元视域下的说播课异构》,为我们展现了单元背景、单元大概念、单元设计、课时设计,以高站位来规划大单元,借任务、问题、项目等重组知识内容,引导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建立联结,促进新旧知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大单元教学规避了以往“教为中心”的教学所暴露的师生主体立场错位、教学逻辑不匹配、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分离以及学生发展不平衡等弊端,围绕学生的学习历程展开、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创造条件,呈现出“学习中心”的特质,回应了核心素养目标对良性教学关系的期待。杨老师探究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关系,拆分为两个基本问题:水如何促进区域发展 + 区域如何与水和谐共生。教学活动围绕“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治水而安”的长江三角洲学习,迁移运用到欧洲西部的学习,恍然顿悟。
第三节曹务春老师通过史前文明良渚文化消失之谜探索自然环境,到农业文明的饮食、园林、戏曲文化的富庶之地、水田文化,最后到信息文明的创新文化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博古通今、令人叹服。
淄博张店区教学研究中心的教研员夏侯泼老师做专题报告《推进大单元教学的区域时间范例》,指出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概念、大任务、大问题或大项目为统摄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和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大概念引领下的教学是服务于学习素养培育目标,比情境更接近课程的核心,更具有解释力。夏侯老师从大单元教学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能解决相应问题、怎样实施、怎样推进四个方面进行解说,幽默的话语、旁征博引的典故、有趣的小故事、丰实的案例,引人深思。由一条河流,一步步剖解、提炼从现象和事实到核心概念到大概念,详实、具体,给人以拨开迷雾见晴天的愉悦。
5月11日上午是青岛专场,青岛市教科院的王志先老师主持会议并做了经常报告。
青岛市胶州英姿学校的张浩老师执教《欧洲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开篇以淄博烧烤的盛况对比欧洲西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带领学生进行研学之行,用准备充分的课堂资料,让学生学习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特征,用对比掌握欧洲西部旅游业和畜牧业发展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牛奶产地,提出北纬45°的黄金乳畜带,一节课,学生自学、探究、分析,地理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张老师从2023年五一旅游大数据,将一次研学实践带来的思考层层抽丝:是什么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来到欧洲西部?听说欧洲西部的游客数量平日和节日差距不大他们都不工作吗?为什么伦敦郊区大面积种植牧草却不太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呢?牧场广布是仅仅在英国?是什么造就了欧洲西部乳畜业的蓬勃发展?等等,一步步踏到孩子们的未知区域,引导他们利用教材、欧洲西部各国旅游景点模型、牛奶等材料,主动探究,生成人地协调的观念。张浩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展示公开课《欧洲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获得省市专家及全体与会教师高度评价。张浩老师通过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架构,以帮助英姿学校研学小队解决研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各环节活动组织上,采用小组互动、观察发现、动手实践、成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案材料和学具开展真实情境的学习活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种素材创设学习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重点展现新课程标准中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学习节奏有静有动,有的放矢,实现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学习理念,将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及评价等要素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是一节能够清楚看见学生思维形成的课堂,一节令人享受的课堂,将全省大单元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张老师是我见过的最年轻的九零后省特级,教学设计水平与众不同,将各种学具应用的恰到好处,整节课活泼流畅。
第二节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姜黎老师的《区域联系和发展——以“山海携手,东西部协作”为例》,构建“山海几千重——区域差异”“山海有相逢——区域联系”“却话山海事——协同发展(鲁力同甘)”“山海乘风云——协同发展(鲁渝潍开)”的东西协作典范,鲜百合的品尝,提意见,仿直播,孩子们的表现超乎你想象。姜老师以电视剧《山海情》作为大情境,设计了“山海几千重”、“山海有相逢”、“却话山海事”几个小情境,用武夷岩茶和宁夏枸杞的对比讲解自然环境的差异,用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体现区域之间的联系,更是利用具体事例“鲁力同甘”和“鲁渝潍开”,向学生展现了中国东西部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清晰的设计思路,紧凑的授课环节,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姜黎老师及其团队的《大单元全景集备活动展示》,展示了大单元下的集体备课变化,打破传统备课的壁垒,备、教、研、评形成一个整体,展现了两人为公,三人为众的集体智慧。七位老师以《科技兴国,产业兴邦:中国的主要产业》一节完整的课为例,向我们展现了集体备课的强大作用,从初始的设计准备,到各自的明确分工,再加过程中的集思广益,一次活动解决了诸多问题。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志先老师的《“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提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必须强化的四项能力:适切确立学习目标的能力、准确收集判断学习信息的能力、恰当设计评价任务的能力、及时反馈优化学习进程的能力。并引入大量的实践案例,为大单元的实践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王老师提出教是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教、学、评三者本质一致,共同指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都是为了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实施的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课程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评价以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全面、准确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11日下午的沙龙活动由来自枣庄、临沂和东营的三位专家引领。
枣庄市薛城区教学研究中心宗西付老师的《以极地地区为例,尝试基于课程标准解读的大单元教学》从单元主题(大概念)的提炼(确立)、单元结构的构建、单元学习目标的构建、单元评价方案的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方面具体且详实,有相对应的一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宗老师提出在单元目标设计方面有时存在碎片化堆砌课时知识目标,应该关注知识获得与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缺乏体现深层理解的浅层性学习内容和过程,将空泛的观念和学科核心素养标签式穿插在学习目标中。
临沂市兰山区教科研中心江云庆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提出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路径:自然单元、主题单元、大任务单元、大概念单元、大问题单元,有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前瞻性思考,整体性推进。江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实施大单元教学”、“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如何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提出基于真实问题,围绕核心概念,整合知识内容,构建单元体系,分析真实情境,引发深度思考,培养“解题”能力,落实核心素养,达成课程目标。
东营市实验中学许孝玉老师的《基于逆向设计的地理大单元教学》“以终为始”从确定预期结果(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教学评价)——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教学过程)三个阶段达成大单元教学,崭新的视角,不畏浮云遮望眼。许老师提出基于大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理解意义和学习迁移的目标为依据,基于大概念下设计大任务,分解子任务,一个大单元学完,让学生完成大任务,是验证实现理解意义和学习迁移的重要方法,嵌入式评价贯穿学习活动,根据评价结果调控教学过程,促进学习发生。
12日上午是本次会议的压轴大戏,邀请了安徽省地理教研员、教育部核心素养测评组专家吴儒敏教授做《对初中地理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建议》主旨报告。
吴教授给人一种站在山巅之上俯瞰远方的大气磅礴感。曲尽其妙,从命题的视角切入,从最生活入手,从幼儿到大学地理课程的“人生”缩影,对事实、概念、思想、价值观的新课标突破,要素作用产生新功能的迁移、深度、整合素养立意等等方面,发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是冰山一角、毛毛雨,距离“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大气”的真正地理人甚远。因此,我们也要学着关注地理思维的特殊性,自带批判性光芒,增强意识,转变观念,落实行动,推动发展。吴老师从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单元建构的基本思路、单元生成的基本路径、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等,作了多维度的讲解,在大单元教学实施中如何“舍”与“得”、以小见大、既抓概念又达目标等提出了诸多思考与建议。吴老师为我们展示多个具体案例,将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放在课堂实践上,提出课堂是学生的主场,单元教学最终成就的是学生的智慧,最终的评价者应该是学生,教师设计的单元教学不是专家单元,也不是教师单元,更应该是学生单元。吴教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渊博的地理学识,丰富的地理思维,信手拈来就是一场精彩丰富的报告。
最后,省教研员甄老师更是为这次研讨盛会,增添底蕴悠长的一笔。精彩评价如下:
张小媛老师的课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展示了大单元教学的路径和全局观。
贾丽丽老师的课堂“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优质问题的提出、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有步骤、路径、方法可循的。
刘献臣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弄懂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内涵及其边界,王静老师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用知识用内容,老师教学生怎么用。
杨慧老师、曹务春老师的“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实践中学会实践。”
夏侯泼老师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淋漓尽致。
张浩老师“这是一节能看到思维成长的课堂。”
姜黎老师“直播带货带出掌声一片。”
写在最后:本以为自己干着教研员坚持一线教课、同步直播很了不起,接触了吴教授才发现自己的狭隘,吴教授作为省教研员、教育部专家仍坚持每月到学校上课,看了吴教授的大单元整体备课才知道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和专家前前后后交流了近三个小时,也算是开了“小灶”,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测评又有了新的认识,科学思维、专家视角、专业高度,新课标规划的路还很长,幸好有甄老师和各位大咖提供盛会,让我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