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快,众行远——宜兴希望小学和安塞招安小学交流访学纪实

闲云
创建于2023-05-14
阅读 2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5月10日,沪苏皖陕四省七校友好交流活动继续进行。在曹政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又踏进了延安市宜兴希望小学的校园,与昨天的寒雨蒙蒙不同,今天晴空万里的宜小更有一种别样的,生机勃勃的美。

    上午,语数英音四科分组听课研讨,交流互动。

无锡师范附小胡晓燕老师的数学课《倍的认识》。

蒙城县庄子小学王洪波老师的语文课《杨氏之子》。

亳州师专附小郁飞飞老师的英语课《Let's talk My home》

无锡师范附小徐颖老师的音乐课《诗意江南》。

下午,我们又来到安塞招安小学。

张勇校长亲自带领大家参观了招安小学的各个功能室、食堂和体育场等。

亳州师专附小淝河路校区的吕凤荣老师执教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

蒙城县庄子小学王洪波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

亳州师专附小郁飞飞老师执教四年级英语《Let's talk My home》

分学科研讨后,颁发荣誉证书。

       独行快,众行远。本次四省七校交流活动,加深了兄弟学校的友好交流,促进了各方的进步提升。教育的路上,大家互相借鉴,携手并肩,共同前行,不断进步。

    西行游学记三

    邓璐

      5月10日,渐渐适应了西北的气温。“沪苏皖陕”四省交流活动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大早我们又来到宜兴希望小学,继续参加学习。

      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无锡师范附小胡晓燕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倍的认识》。这节课不花哨,是一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可是它又不普通,是我一直以来很想听到的数学课,是数学课应该有的样子。上课伊始,胡老师简单介绍了无锡的春景,由无锡市花杜鹃花的朵数引入课堂。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连接,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生活中的事物。接下来教学例题时,胡老师先给孩子示范有序摆放,讲解倍和几个几有关系,然后让孩子去摆一摆,说一说。由扶到放,逐渐递进。后续的习题,胡老师设计了许多层次性的习题,在标准量变了(一倍的量),或者标准量不变的时候,倍数关系会怎样,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唤醒了孩子们的思考。在画一画时,让孩子们用一幅图表达世界上的所有的三倍关系。孩子们由胡萝卜图片过渡到圆片再到直条图、线段图,从实物模型向抽象模型过渡。整节课,在胡老师的精心备课,精准引领下,学生们认真听,动手摆,完整说,由直观到抽象,很好的理解了倍的概念,建立倍的模型。听胡老师的课,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多听几节这样精彩的课。

      下午,我们又来到了安塞招安小学,在张勇校长的热情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学校的各种功能教室、食堂、和体育馆。在此期间,招安小学张校长和老师们的热情周到,慷慨大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心得体会

5月10日 吕凤荣

       今天有幸聆听了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胡晓燕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这一节课,课堂上胡老师注重引领,对唤起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打下了基础,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关注直观,让学生把内隐的过程用外显的图形表示出来,用具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胡老师先是以无锡路上的花切入,满足了学生对老师好奇心的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着又借助杜鹃花复习旧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杜鹃花还可以这样观察,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也是有美感的,真正体会数学就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领悟、去理解,通过摆圆片去解决问题,对于课堂过程中出错的问题,胡老师适时引导,整节课下来,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感悟到“标准”很重要。

       胡老师在阐述设计思路时,我不禁思考,教师一节课到底要教什么呢?课堂上除了一些知识,它还承载着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帮助,所以,教方法也很重要。数学不是教一就是一,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可以一题多解,不能让孩子思维僵化,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阅读 2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