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县三堡乡素有"油桐之乡"的美称,油桐种植面积达10万亩,由于三堡乡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全乡油桐花从低海拔往高海拔依次盛开,漫山遍野似白雪,层层花海似流云,花期长达1个月以上,每年3月底至4月初,三堡乡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桐花节,桐花节上人们敲起迎宾鼓、唱响敬酒歌、举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可热闹了。
为了更好的了解家乡的蓝衣壮文化,挖掘、整合各种本土资源开展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课题组教师到桐花节开展采风活动。
我们县幼鼓队的小朋友也受到邀请,参加了开幕表演,瞧!她们敲响迎宾鼓,拉开了整台展演的序幕👏👏👏
桐花山
过红桥
跳竹竿舞进寨门
敲响迎宾鼓
参观农具展
体验织布
体验民宿游戏
串桐花花环
多彩的糍粑彩绘
参观绣品展
学习刺绣
捡桐花
今年的桐花节吸引了许多游客到三堡打卡,家长们也带着孩子参加了三堡桐花节,他们一起赏桐花、捡桐花,体验各种民俗活动,还带回了许多美丽的照片与伙伴们分享,他们兴致勃勃的讨论桐花节上遇见的趣事、好玩的游戏……追随孩子们的兴趣,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桐花节,探秘桐花美。
教师思考:听到孩子们的对话,我们感到非常高兴,难得孩子们对民族文化感兴趣,这不正是让他们主动探究我们蓝衣壮民俗文化和了解桐花节的好机会吗?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我们发放了调查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桐花节”上的桐花、糍粑彩绘、民族服饰、民间游戏等兴趣浓厚。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关键经验,我们进行了“遇见桐花节”主题前审议。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孩子们和同伴分享桐花节上的所见所闻。
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通过闻一闻、比一比、摸一摸来观察桐花,初步了解桐花、认识桐花。
了解桐花的外形特征及不同种类。
孩子们在桐花节上看到蓝衣壮人民用桐花来串桐花花环,于是孩子们便用桐花来尝试制作桐花项链、桐花手链、桐花头饰。
看看我们用桐花做的项链、手链、头饰,漂亮吗?
教师思考
孩子们对桐花节的文化习俗及桐花的外形特征和颜色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体验赏桐花、捡桐花、戴桐花花环的乐趣。那桐花除了用来做成漂亮的花环,我们还可以用那些方式来体现桐花的美?
👧:我想用粘土来做桐花。
👶:桐花可以用来做桐花书签。
👧:我要做桐花围兜,在围兜上画很多桐花装饰。
👧👶:我们还可以做桐花鞋垫、剪桐花、印桐花……
捏桐花
我们来做桐花树吧!
制作桐花书签
绘制花鞋垫
漂亮的围兜
我们的作品
幼儿讨论
我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要拿去哪里展示呢?通过孩子的讨论,大家想要在桐花舞台开展一次走秀活动,于是孩子们对桐花小舞台进行了改造。
第一步:桐花小舞台改造计划
第二步:桐花小舞台改造
桐花小舞台改造前后对比图
第三步:桐花舞台走秀
孩子们想要让更多的小伙伴看到他们的桐花作品,于是将“桐花舞台”搬到了户外,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我们的表演吧👏👏👏
教师思考
孩子们通过画、捏、剪、拓印、展演等多种方式体现了桐花的美。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和自信心。同时《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孩子们在玩区域时,发现桐花变黑了,于是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子渊说:“桐花为什么会变黑呢?坏了吗?”
嘉宝说:“是离开妈妈难过了?”
炬宝说到:“才不是呢,这是枯萎了。”
夕宝说:“怎样才能把桐花保存起来呢? ”
俊俊说:“枯萎的桐花闻起来有一股香香的味道,桐花可以吃吗?”
成宝说:“枯萎的桐花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孩子们的对话,显然孩子们对于桐花的变化充满了好奇。
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我们对油桐树全身都是宝进行了探索。
通过多种感官认识桐果 ,了解桐油的用处。
尝试制作桐花香包
中五班班本课程《桐花药包的秘密》
寻找桐花保存的方法
制定晾晒计划
草地晾晒组
窗台晾晒组
油桐花作用大调查
制作桐花药包计划
对制作药包的材料进行投票
制作药包
亲子实验:泡药包
药包分享
教师思考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像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生体验,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油桐花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也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将环境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结合,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对主题墙进行创设。
《遇见桐花节》园本课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孩子们从认识桐花、捡桐花、晾桐花、接着到自己制作桐花药包,孩子们实现了全程自主参与课程活动,并将游戏推进到了开始时并未预料到的深度,而且随着游戏的开展,孩子们的探索将持续进行,并生发出更多有趣的活动。课程还在推进,我们本着孩子在前、老师在后的理念,将不断思考游戏中的有效支持与区域中的深度学习,希望能够依托本课程实践,给孩子留下深刻的游戏体验,收获满满的宝贵经验!
图文:中班组全体老师
文字:黄兰惠、赵洁栩
初审:牙艳萍、涂馨月
终审: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