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四溢,百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到。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同时,端午节又是一个有关民族英雄的节日,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莲湖小学二(8)中队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一、知“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粽子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吃粽子”,粽子是具有文化积淀的食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会往粽子里面加入红烧猪肉、咸鸡蛋、香菇、红豆等等食物,粽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比如有腊肉香肠粽、松仁莲子粽、蛋黄火腿粽等等口味。
❤️赛龙舟
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也是一个传统活动,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地区经常会举行赛龙舟活动。相传屈原投河自尽后,渔夫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身体,然而依然没有找到,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会在每年的五月五号划龙舟以表示对屈原的哀思。
❤️佩香囊
古时候人们认为给小孩子佩戴香囊具有避邪驱瘟的效果,甚至会在香囊内部装上一些艾草、朱砂、香药等,然后再缝起来,再用一些五彩线扣在香囊的头部,结成一串。有些地区的男女会互相送香囊以表示爱意,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佩戴香囊了。
❤️悬挂艾叶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门眉歘悬挂一串艾叶,表示驱除瘟疫和瘴气。艾叶有一股清香,能够驱赶蚊虫,具有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古代人们会在门眉处插上艾叶以防止疾病传播。在端午节的时候插艾叶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因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加上祖国被侵略,从而投河自尽。当时的人们知道屈原死了之后,非常哀痛,很多人去汨罗江悼念屈原,甚至有些渔夫会将食物投入汨罗江,希望这些鱼虾吃饱了之后,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体,这一举动被很多人效仿,有些人还会使用叶子将饭包起来放入河里。这一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因此,人们会在五月五号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以此举来纪念屈原。

二、绘“端午”
学生们在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能对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更深入的体验,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迎“端午”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
通过开展端午节特色系列活动,我校师生和家长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传承中将文明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在传承中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