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世福
我眷恋故乡的溶洞。小时候过年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叫“钻洞”。每年的那一天,乡亲们相互邀约,高擎火把,钻进溶洞,观赏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听老人戏说洞中的传说与故事。院子后山有个“老虎洞”,光这洞名已有几分悚然,老人们的讲述更是骇人听闻:老虎洞里有妖怪住的石洞,隔老远就阴风惨惨的;蟒蛇精像长条巨石一样横卧在地上,走过时一动也不动,返回时它却高悬在洞顶。我们提心吊胆地紧跟在大人身后,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生怕走进妖怪的洞子,更怕踩着蟒蛇精。走过明晃晃的神仙田,穿过大小高低不一的石笋林,淌过冰冷的暗河,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钻洞的过程充满神秘、惊险和刺激,虽然一身冷汗,却也不虚此行,来年照旧去钻洞。
岩溶形态是绥阳喀斯特地貌的显著特征,各种神秘奇险的溶洞数不胜数,几乎有山必有洞,走进绥阳就是走进了以溶洞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公园。众多溶洞中,尤以县境东部的双河溶洞最为奇特壮观,也最为知名。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和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绥阳的旅游双名片。迥然有别于其他溶洞,双河洞是由数十条支洞、多条地下河共同组成的庞大洞穴系统,中外洞穴专家业已探明的部分总长200多公里,为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结构复杂,品類齐全,旱洞水洞并存,明洞暗洞同在,洞连着洞,洞套着洞,亦梦亦幻,美不胜收。步入洞中,仰观千奇百怪的石幔、石钟,石柱、石瀑等,俯察千姿百态的石笋、石珠、石螺、石花等,令人为之震撼,叹为观止,更有游客惊叹“双河归来不看洞。”溶洞作为绥阳的一大地质景观,自然也为古今诗人共同吟诵。诗人侯树涛游碧霄洞后,将其中的各种景观描写得惟妙惟肖,“搜奇人上翠微梯,石磴苔滋滑滑泥。发佛碧霄崖半青,洞门深锁树菩提。邀醉流霞杯在手,斜坐一室大如斗。石钟石鼓象形呼,怪怪奇奇无不有。”(《题碧霄古洞》)。敖右贤的《游神仙洞》诗,更是以独特的视角,描摹出沙场鏖战的激烈场景:“牛马下溪饮,虎豹上腾堑。下雨起虬龙,不风飞莺燕。不惊不暇接,蓦地奔雷电。幕府树日旌,沙场挥霜箭。十万天魔兵,终古苦酣战。到此心胆裂,瞥眼景又变。”读着这首诗,即使没游过神仙洞,眼前也会浮现出金鼓齐鸣、杀声震天的战争场面。
我眷恋故乡的坝子。贵州将镶嵌在山间的盆地称为“坝子”。绥阳拥有万亩大坝子4个,占全省同类型坝子的五分之一;拥有千亩坝子10个;还有众多千亩以下的小坝子,珍珠般地撒在山岭之间。在别的省区,万亩坝子或许根本就算不上大坝,但是在“地无三里平”的贵州,万亩坝子十分抢人眼球。这些坝子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宜耕宜居之地,也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4个万亩大坝就是4大粮仓。
春天,坝子上碧绿葱翠,满目生机,肥美得好像是浸透了油;秋来,坝子上稻浪起伏,满目金黄,好像是黄金铺就。若干小坝子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大坝子周围,不断延伸的高速公路和乡村公路,将过去孤立分散的大小坝子串联起来,编织出不一般的秀美景色。坝子袖珍而精粹,殷实而富足,是上苍赠予故乡的一抹温柔,好多地方干脆就以坝子为地名,如枧坝、桑木坝、黄家坝等。“十里平川围市井,几湾流水间楼台。谷中景物多奇异,岭上幽禽时往来。莫谓山间非世外,洞云深处即蓬莱。”民国时期陈锡光的这首诗,写出了绥阳坝子的秀美与富足。
我家居住的清水坪是个狭长的小坝子,青山逶迤列东西,绿水蜿蜒贯南北,田畴广袤,阡陌纵横,水肥土沃。种水稻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种油菜,颗粒饱满,出油率极高;种辣椒香辣可口,红的耀眼。清水坪坝子不大,却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走出过两个举人,当代更是走出过县政府领导、解放军军官、人民教师,工程师、书法家等。坝子的秀美景色和浓浓的乡村气息,特别能激发创作灵感。我熟知的著名诗人黄明仲,深耕诗坛几十载,写了许多赞美家乡的好诗并屡屡获奖,其中一首专门吟咏坝子春色:“黄家坝/清源坝/洋川大坝/风华大坝/白色的大棚里/红红的草莓冒出了贪婪的樱桃小嘴/营养盘里的辣椒苗、蔬菜苗绿得水淋/产业大户穿梭于田间/用手机时而照照缓缓的春风/时而照照发芽的种子/就像一个忙碌的调色师/把特色种养的产业大坝/调成一幅幅春天的画卷。”(《春天的颜色》)诗人不仅写出了坝子的美丽春色,而且写出了坝子在振兴乡村中的新发展、新变化,读来令人感奋。
多少年来,不管走到哪里,都深深眷恋着诗与远方,深深眷恋着生我养我的故土。故乡的群山,即使荒野寂寥,却也苍凉伟岸;故乡的江河,即使波澜不惊,却也多情多义;故乡的溶洞,即使深藏低调,却也如梦如幻;故乡的坝子,即使隐忍内敛,却也富庶殷实。如画山水和火热生活是诗歌创作的不竭源泉,诗歌是山水和生活的灵魂。走进那座诗乡门,就走进了诗画田园,就迈入了诗歌创作的良田沃土,吟诗赋词的激情和灵感油然而生,不会吟诗也要吟。
古往今来,绥阳到底有多少人深耕诗坛,他们又创作了多少诗词歌赋,难以数计。仅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就有上千人从事诗歌创作,300余人经常活跃于诗坛,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累计发表诗作3万多件。历经多年发展,绥阳成功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诗歌创作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宏大的诗人群落,其中不乏廖公弦、郑德明、李发模、崔笛扬、杜兴成、黄明仲等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诗词大咖”。
美山美水出好诗。绥阳的2560多平方公里国土,本身就是一部既逶迤磅礴又柔情万缕的状美诗篇。川流不息、滔滔不竭的溪涧江河是诗行;苍劲挺拔、气势磅薄的峰丛是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