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风和过水滨,绿阴铺野晴方好”5月12日包头市青山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研修班一行18人继续来到景和小学,聆听分学科表现性评价案例报告。
文彦君老师带来的《搭建目标与教学的桥梁——初探量规评价语文要素落实四步法》,以二年级下册四单元为例,从研读教材,探究能力发展序列着手,梳理教材语文要素、分析教材指导方法、划分能力发展阶段、明细本课能力过程,以学段目标为纲以学期目标为导以课时目标为点,确定教学目标,再对照目标,科学制定评价量规,依托量规,有机推动教学相长。
夏思炜老师带来的《小脚丫跟党走——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非纸笔测评案例》结合入队活动进行目标设置和任务设计,热身准备:红色电影熏陶,发放测评卡进行评价量规打分;读通知--梳理探究能力测评;写申请--识字、写字能力测评,摆队史敬队礼--阅读鉴赏能力测评;读故事--识字认读能力测评;表心愿--口语交际能力测评,最后为学生评星打分,综合结果分析。建立学生作品样例库,使评价量规等级描述和作品样例双向匹配,发现日常教学中的盲点,撰写测评反思寻找教学改进的方法策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沈凤娜老师带来的《让努力看得见》科学组表现性评价案例分享,沈老师提出课中手势充分表达,有针对性的提问即时反馈,以大单元为学习单位,进行单元综合评价,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以标为纲研命题,课作量表融全程,多元互动重交流,从而凸显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研课堂,让进步看得见;研综合评价,让成长看得见。
许晓敏老师带来的《绿色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本质上是引导教师注重教育目标的实现,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回归;追求“轻负高质,绿色质量”,高质量的评价设计体系,横向以趣减负,纵向以智增质。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一天的学习为全体研修班成员在评价改革下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
5月13日,恰逢2023年上城区首届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成果发布会在杭州天地实验小学召开,研修班成员有幸参会学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扬云,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科研部主任张新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质量监测部主任汪茂华,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处长翁品雄,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永祥,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室主任李金波,浙江教育报刊社编审言宏,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沈琳出席会议;区教育局教育发展规划科科长程艳,区教育学院院长王莺,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主任、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伍小斌,区评价研究员和入围学校校长、核心团队成员参加会议。活动在中国教研网、中国教师报视频号同步开展线上直播。领导发言致辞后为本次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成果单位颁奖,接着部分获奖学校进行获奖项目成果推介。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张浩强分享了学校自2017年开始探索的以一条路径、一本手册、一套方法为载体的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黄晓君阐述了学校在数字化背景下指向进阶发展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实践及思考。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邵晓婷在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类成果概述中指出,“@成长”学生评价改革上城模式的建设,聚焦学生可见的成长,形成“1+4+1”整体解决方案。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高利佳介绍了天地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生心理监测与评价研究——智慧心育项目。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杨国军分享了学校围绕管理性数据激活、响应、跟踪三环节的指导性教学管理评价探索。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冯娉婷介绍了以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特色品牌“学习质量调查”为基础的数据驱动教育教学 改进类成果进展。
杭州市兰苑幼儿园吴丽霞介绍以幼儿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的在实践中创生的“一核二法三式”评价模式。杭州市喜洋洋幼儿园杜晓凌介绍幼儿园从教师、幼儿、家长和管理者四个不同评价主体出发设计的三阶四维评价体系。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曹高慧介绍了组建幼儿园评价核心团队、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等探索经验,同时从评价对象、方式等角度对实践成果进行分享。
会议现场,与会专家聚焦区域推进思路、校本实践亮点、成果推广方法、实践深化建议等展开精彩讨论。
刘坚高度肯定了上城区教育评价的实践成果,他提出从工作框架模型、团队文化建设、评估和改进三个方面树立行业标杆。朱永祥提出评价开展中需要将最后一公里转变为评价结果运用,同时需要将评价转化成孩子内生动力。张丰提出要以评价涵养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育人生态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张新宇提出要“善于借鉴利用、注重数据采集解读、深化行动研究、策略工具统合”四个观点。汪茂华指出区域评价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核心素养、实证研究、循证研究、数据解析”的指导。李金波指出要借助技术与理念,发挥评价导向功能,改革考试模式、招生选拔标准。言宏高度赞扬上城评价设计整体到位,并建议应找到可复制因素进行传播,实现教育共富。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是在反思、创造、坚持中持续前行的事业,是回归儿童行动的初心事业,通过这几天的案例分享、会场聆听,每一位研修班成员对如何开展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如何实现综合评价改革路径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将带着思考和收获回到学校,瞄准焦点优化评价改革模式,实现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路径不断优化,形成青山区评价改革模式,从而擦亮“优学在青山”教育品牌,推动青山区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