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邀请,刘春莲名师工作室导师罗鑫云老师和成员何婷老师于5月11日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开展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活动。
课例:什么是面积
何婷老师执教的《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面积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法、割补法、数格子法)比较一个正方形菜地和一个长方形菜地的面积大小;通过比较,既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感受到面积有大有小,从而获得对“量”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量”,发展学生的“量感”。
报告:量感的理解及实践解读
本次教材培训活动,江西省刘春莲名师工作室导师:罗鑫云老师做了“量感的理解与实践案例解读”为主题的报告。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新增的数学核心素养概念。它是从2011版课标十大核心素养概念之一的“数感”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类别的。这也意味着“量感”的重要性大幅提升。量感主要是指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罗老师从数感与量感的理解、量感发展的知识载体与学业体现、量感的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案例解读三个部分结合课例进行深入讲解。
教以笃行,研以致远。此次教材培训活动,为落实新课标要求、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赋能。老师们在思维碰撞中正确把握“量感”的本质内涵,明确“量感”培养的路径。在今后的教学中,刘春莲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深入研讨,借助平时的课堂教学助推学生“量感”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回首过往,勤奋踏实,努力成长。
展望未来,昂扬向上,求真务实。
愿我们一路耕耘一路歌,
且迎风雨且徐行。
在未来的教研路上,
我们携手共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