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争做强国少年” ——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七乡少年行研学旅行

蘑菇君
创建于2023-05-13
阅读 3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草木繁盛的五月,细雨微绵,清风拂面,所有风景皆醉人。伴着清晨的微风,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的学子们走进西畴蚌谷乡摸石谷,开启了一段研学之旅。


  西畴地处滇东南边陲北回归线上,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99.9%的面积是山区,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达75.4%,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方。有外国专家考察断定“这是一个基本丧失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而蚌谷乡木者村委会摸石谷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之一,是炸响“西畴精神”第一炮的地方,西畴人民通过实干、苦干让石漠变绿洲,用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

  本次活动特邀文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任晓波博士为活动导师,任博士首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三跑三保”热身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让同学们知道在石漠化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土地呈现的是“跑土”“跑水”“跑肥”的状态,而劳动人民们采取的是“保土”“保水”“保肥”措施。

来到摸石谷,同学们认真参观展厅,听取讲解,聆听真人事迹、感悟“西畴精神”。

  在蚌谷,从上到下,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都在以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美丽的家园的建设,西畴人民的苦干、实干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

  带着内心的震撼与敬佩,同学们体验了“石窝窝”里种庄稼,虽阴雨连绵,也抵挡不住同学们的劳动热情,除草、松土、打窝、栽苗,体会了老一辈蚌谷人不认命、不服输,誓与贫困斗争到底的毅力与决心。

  接着在教官的带领下,同学、家长们齐心协力,分组炸石垒埂,堆出“实干”二字,也进一步领会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在劳动体验后教官带着同学们重走初心路,同学们再次看到石头垒出的台地,更是由衷发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实现梦想!”的感叹。

    忆苦思甜饭,味蕾之外更是一种凝聚生活的精神。让未经历过生活物资匮乏年代的同学们,真正的体会了一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有时候就是为了仅仅的那二两肉、那几斤菜、一点粮油,而费尽周折,解决温饱问题成为首要任务,也始终困扰着那一代的人,他们年复一年要克服和面对这样的困难和现实。

  回到展馆,罗荣武书记带领同学们一起观看《石漠花开映初心》,炸响长木者村委会摸石谷第一炮的敢于求变的精神、打通岩头村最后一里路的顽强意志……都犹如一股磅礴之力注入同学心头!

      最后,同学们以“摸石过河”游戏结束此次研学,在游戏中同学们团结协作,充分运用团队智慧,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游戏,即使明显落后,也用“现代四愚公”的精神坚持走完最后一米。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认真回味,专心记录本次收获。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希望通本次活动,同学们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阅读 3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