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世福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少小离家,羁泊异乡整整60载,随便遇到一点事情都会激起悠悠乡愁。
贵州北部的绥阳县,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山美水美,文化底蕴丰厚。早在距今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著名学者尹珍就在县域内设馆讲学,辛勤耕耘文化处女地。唐朝在遵义地区置播州,治所就在绥阳,现存的“陈子昂祠堂”和“柳公寺”等多处遗迹表明,大唐诗人们已经对绥阳产生过影响。南宋时,绥阳名士冉琎、冉璞兄弟筑城抗蒙保宋,彪炳史册。至于因何名为“绥阳”,多方查询,终不得果,但这丝毫不影响远方游子对故土的眷恋。
绥阳位于大娄山脉南段。大娄山由北向南铺展蔓延,赋予县域如林的峰丛、川流不息的溪涧江河、如梦如幻的溶洞和星罗棋布的山间盆地。奇山异水之间,还有为数众多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远近游人。从高空俯瞰,全县2560多平方公里国土,酷似沿主叶脉对褶起来的半张硕大枫叶,随四季交替变换着迥然不同的绚丽色彩。那是一块水肥土丰、钟灵毓秀的丰饶土地,盛产粮食而被称为“黔北粮仓”,盛产辣椒而成为贵州省的出口辣椒基地。如画山水和丰厚文化积淀,铸就绥阳人酷爱诗歌创作的基因,人们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挥笔即诗,张口即歌。国家文化部认定绥阳为“中国诗歌艺术之乡”。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亲笔题赠“诗乡”墨宝。著名诗人贺敬之和李瑛不远千里去到绥阳,挥毫写下“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和“群星灿烂”的题词。
彩云之北的诗和远方,是我深深眷爱的故土。故乡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故乡的奇山异水津润了我,故乡的诗歌文化涵养了我。那里的每座山峰、每条河流、每个溶洞、每个山间盆地,以及那些或恢弘磅礡、或柔情似水的诗词歌赋,都是挥之难去的乡愁符号。
我眷恋故乡的群山。喀斯特地形是绥阳褶皱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势北高南低,山脉扇形分布,高低错落,既显苍茫也有灵秀。北部的山苍凉挺拔,雄伟峻峭,充满阳刚之气;南部的山精致儒雅,妩媚妖娆,不乏灵秀之美。放眼望去,磅礴之处势若飞龙走天际,俊秀之处宛似仙女下凡间。在著名本土诗人廖公弦眼里,故乡的山是那样的气势不凡:“一望大山开胸怀,千座排成堆,万座连成排……。”不管北部的山还是南部的山,也不管苍凉挺拔还是妩媚妖娆,都是那样的令人痴迷和陶醉,看不够,品不完,歌不尽。贵州本是多山的省份,每个地方都群山逶迤,峻岭连绵,唯有绥阳的山与诗完美融合,无山不入诗,无诗不咏山。面对这峥嵘峰岭,层峦叠嶂,人们情不自禁,浮想连翩,诗兴勃发。多少骚人墨客把酒临风,对山吟诵:“曲径层层石,窗开面面山。鸟鸣青嶂里,花落碧岩间。溪头新月出,流影到前湾。”(清.彻宇)。少年求学,无数次往返于从家到中学校园的60里山路上,徒步大小关,风雪石鸡公,夜走团山堡。在校期间助民劳动,又多次奔走在茅垭、温泉、青杠塘、太白的崎岖山路上。学海无涯,山路漫漫。对于艰辛求学路上的巍巍群山,就像对自己的肢体一样熟悉,哪里的山颠有云雾飘浮,哪里的巉崖有苍鹰盘旋,哪里的林间有松涛呼号,几十年后的今天都能如数家珍。
故乡的崇山峻岭中,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老家的冠子山和中学校园旁的金华山:冠子山因状如王冠而得名,巍峨挺拔,鹤立鸡群,高峻威严,看见它就如同看见了家乡父老;金华山郁郁葱葱,帅气亲和,兄长一般地与我朝夕相伴6年之久,学习松懈时它催我奋进,遇到困难时它给我力量。那时家贫,往返学校多是赤脚行走,对山山岭岭敬畏有余而品鉴不足,虽然历经18个春秋,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退休后多次从千里之外的彩云之南驱车,深度游部分乡镇和宽阔水、分水岭、九道门、龙桥等景区景点。故国神游,重新阅读和品味故乡的奇山秀岭,蓦然发现大山深处不仅有令人震撼的美景,而且还有奇妙神秘的大地密语,等待人们去发现和诠释。
我眷恋故乡的江河。古今文人,吟山必吟水。“螺江九曲影迷离,疑是苕溪与霅溪。傥把柔桑溪上种,吴侬忘在夜郞西。”这是前清诗人李铠赞美绥阳螺江的诗句。“螺江九曲”是曾经的县城外八景之一,河湾九曲,环绕如螺旋状,是人们反复吟诵的题材。这位诗人为螺江美景所陶醉,竟然忘记了自己太湖岸边的故乡。民国时期的侯树涛,把螺江写得如诗如画:“螺江澎湃绕回环,独立画桥缥纱间。万古苍波流浩浩,双飞白鹭意闲闲;柳阴岸转撑孤艇,蘋静渔讴响几湾。山水钟灵人自杰,宋贤琎璞愿追攀。”大娄山地区雨量充沛,江河纵横,芙蓉江、清溪河等搜集了崇山峻岭间的无数涓涓细流,投入乌江和长江的怀抱,一路高歌,直奔沧海。
在不同的季节,溪涧江河以不同的语言歌唱,用不同的身姿舞蹈,妖娆妩媚,多姿多彩。它们丰富多样的性格,恰到好处地激发起诗人们的创作灵感,创作出多种形式和风格的诗歌。当代作家崔笛扬笔下的故乡小河,柔情绰态,婉约多姿:小河像缕绿色的丝线,缝出一片香甜的生活;像根柔滑的琴弦,弹出山乡淳朴的恋歌;像条力的缆绳,牵引出故乡黄昏的思索(《故乡的小河》)。
诗人深情吟唱的小河,很像我家门前的清水河,蜿蜒曲折,情思悠悠。现在的人们,大多不知道清水河本来的名字。我记忆中的清水河,绿柳依依,翠竹幽幽,百年拱桥在两岸间弯出彩虹般的漂亮弧形;石板平桥紧贴河面,历尽沧桑,在阳光下泛着淡淡青辉。岸柳和翠竹林中,水碾缓缓转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水车低吟浅唱,吸起清清河水,斟酒一般地献给碧绿秧苗。上小学时,我们常在小河里游泳嬉戏,哪里水浅水深,哪里有漩涡和暗流,哪里的石缝里藏着肥鱼,都像背书一般记得滚瓜烂熟。后来上中学,发现突出重围来到校园旁边的芙蓉江,蜿蜒游走于瘦削的青山之间,江面宽阔,清澈凝碧,深沉含蓄,既有大江大河的豪放,也不失小溪小流的温情。校园的夏天无比美好。我们在绿水碧波间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泳,怡然自得。女同学们则在岸边的石板上洗衣物,衣物搓洗好后就交给男生清洗;我们用嘴咬住衣物的一角,挥动双臂,在清清江水里游了一圈又一圈,衣物自然清洗干净后,游回岸边交给女生,又接过另一件,继续向江心游去。蓝天白云,碧波荡漾,笑声朗朗,情谊绵绵,几多诗情,几多画意。后来,女儿们暑期回到老家,也在家门前的温情小河里学会了游泳。我们从故乡的清水河游到嘉陵江、松花江和黄海、南海,又从祖国的江河湖海游到中东的红海,欧洲的北海、地中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