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把作业的育人功能发挥出实效。上栗县上栗镇中学历史课题组结合“五一”劳动节主题,精心设计了假期劳动创意作业,一份份走新又走心的创意作业出炉啦!
一笔一划,勾勒文物,一字一句,体悟智慧。小卡片具有语言精炼、图文并茂的优点。卡片内容包含:古代劳动工具图片、名称、成分或构造、时代、简介(解说词)、与其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或故事、历史地位、意义等等。学生通过制作介绍古代劳动工具的小卡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工具,并将其像串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有利于盘活零碎的历史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劳动中,创造出了许多富有特色且高效便捷的劳动工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劳动工具即将或已经消失。那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或许在年轻人眼里,它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它们却代表着一段岁月、一些故事、一种劳动精神、一个厚重的时代……成为了历史的印记。学生们利用“五一”假期去寻找身边旧时的劳动工具,了解其用途、使用方法、与它相关的故事并提出改进空间,感受传统劳动工具的魅力,传承农耕文化。
师生一起亲手制作古代劳动工具模型,穿越时空,变废为宝,与古代劳动工具进行一次亲密接触,让古代劳动工具在学生手中“活起来”。在古代劳动工具模型制作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团结协作、动手动脑,不仅体会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更感受到了古人的辛劳与智慧。
“制作筒车和犁耙模型,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加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竟能将筒车轮盘的结构固定得如此稳定!犁耙独具匠心的设计,体现了古人惊人的创造力。”
——七(12)班 黄浚琪
“同学们和我一起制作了辘轳模型,当我亲手从“井”里提上来水时,别提有多高兴呢!”
——七(12)班 苏翊晨
“见人,见物,见生活”古代劳动工具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中学生对于古代劳动工具的传承与推广义不容辞。同学们变身“古代劳动工具推广官”,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录制短视频,将历史与科技相结合,传承与推广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家国情怀。
骨耜和耒耜推广官—七(1)班 黎伟琪
(指导老师:陈婷婷)
铁农具推广官—七(1)班 朱丽竹
(指导老师:陈婷婷)
辘轳推广官—七(1)班 肖骁
(指导老师:陈婷婷)
筒车推广官—七(12)班 黄浚琪
(指导老师:王依)
劳动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尝试、探索、失败、再来......不断地循环反复,不断总结,推陈出新,这样的劳动才是有意义的。未来的劳动工具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脑洞大开的设计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次以“五一”劳动节为主题,聚焦古代劳动工具历史特色作业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思维在实践中发展,个性在实践中张扬。
本篇由萍乡市202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双减”建设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课题组供稿。
供图:陈艳珍 李辉 彭江华 龙宇年
编辑:王依
审核: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