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语言之风趣,悟古人大智慧——记黄伟达老师研讨课《杨氏之子》

阿川
创建于2023-05-13
阅读 3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黄伟达老师执教的第21课《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精彩的课堂开始了,黄老师先从解课题入手,结合旧知,孩子们很快便理解了课题,黄老师趁势问孩子们:“我们班有杨氏之子吗?”“你们是什么之子/女?”两个有趣的问题瞬间化解了孩子们的局促,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黄老师深知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教学时,黄老师先带孩子们解决了文中易读错的四个音,接着让孩子们带拼音读全文,去拼音读,划分节奏读,齐读,初步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黄老师还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他富有磁性的声音带着孩子们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为理解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完成本课朗读目标的基础上,黄老师引导孩子们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孩子们借助注释,试着说出了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对于一些理解难点,如省略了主语和宾语的“为设果”,黄老师提醒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思考:是谁为谁摆放水果?引导学生把句义说完整。再如“家禽”,黄老师提示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孩子们读懂了这则文言文,也学会了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本方法。

       本文中人物机智的特点鲜明,主客对话风趣巧妙。黄老师抛出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个别孩子明白了主客之间都在拿彼此的姓氏做文章。黄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关注文中的细节,如“夫子”、“应声答曰”、“未闻”等,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和礼貌,并带着孩子们一起总结出杨氏子的机智表现在话语、反应和态度几方面,机智的对答只是小聪明,加上礼貌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最后,黄老师还给孩子们带来了选自《知能》的拓展阅读片段,由孩子们猜测钟会会怎么回答文帝的问题,从而感受机敏对答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黄老师的课堂就像这篇文言文一样,简要精当,幽默风趣,让孩子和老师们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

阅读 3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