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31日,为进一步深化南宁市中小学音乐学科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升音乐教师传承壮族非遗民歌的素养和能力,南宁市教科所组织南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赴马山县开展2023年采风活动,包括南宁市音乐学科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培养对象和“中国-东盟创意音教”项目组成员在内的36名南宁市优秀音乐教师慕名而来,齐聚山清水秀、山歌迷人的马山县,通过采风学习马山“文化三宝”。
首站:《项目化课程开发》
3月29日下午,在南宁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莫海冰老师的《指向内涵式发展的项目化课程开发》讲座中拉开了本次采风活动的序幕。莫老师首先跟老师们探讨内涵式、项目化的定义,紧接着以《基于提升民族地区音乐教育质量的“431”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为案例展开讲解。
接下来莫老师让学员们自由分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课程开发,并进行汇报。
第一组学员汇报的题目是《三阶三维一体化项目式器乐课程开发》,主要是以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为主线,把课程、社团、校企(学校与社会器乐团队)三维度融合起来的一体化的课程开发,为南宁市的学生打造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器乐学习、训练、演出、比赛的全方位课程体系。
第二组学员研讨的议题是:发挥戏剧艺术的综合性特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戏剧作品排演及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演员个体的自我教育和学生观众全体的渗透教育,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育人目标。
第三组学员课程开发的项目是《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以布努瑶花棍舞走进南宁市锦华小学为例》,组员们分别从人员配备,经费、资源、政策,引导、激励师生和育人目标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第四组汇报的主题为:《指向内涵式发展的中小学演唱课程开发》,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四个要素开展拟开发的课程,最后小组以朗诵、演唱、律动、创编“四融合”课程实施策略的方式进行展示。
莫老师针对每一组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建议,整个讲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获得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第二站:马山“三宝”进校园
3月30日上午,南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采风团队来到马山县第三高级中学开展采风活动。学校会鼓队和扁担队早早在校门口用激情澎湃的鼓声和优美的扁担舞欢迎采风团队的到来。
欢迎仪式后,老师们纷纷投入到学习打会鼓和打扁担舞的队伍中,亲自感受打会鼓和扁担舞的力量之美。
随后,“文化三宝”进校园研讨会在启智楼报告厅举行,由南宁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莫海冰主持,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
第一项,由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黄云川致辞。他表示马山三中注重打造马山“文化三宝”品牌,努力传承民俗文化,因此要求高一年级学会打会鼓,到高二年级时,学会打扁担舞。并将马山壮族会鼓、扁担舞、三声部民歌分别融入到体育、舞蹈、音乐课程当中,让学校师生将马山“文化三宝”发扬光大。
第二项,在展演环节中,学校师生穿上少数民族服饰,通过打扁担舞以及深情歌唱三声部民歌,将马山民俗文化的原生态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在马山县第三高级中学音乐老师的口传心授下,采风团的老师们学习用壮话演唱三声部壮族民歌《美丽姑娘江》。
第三项,艺体办副主任王文甲从马山文化三宝的背景、进校初步成果、传承方式、存在困难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汇报。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充分感受马山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方面深受启发。
第三站:专题讲座和发言
3月30日下午,南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们在多功能厅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发言。
江南区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孙海燕老师在《凝心聚力,行稳致远一南宁市艺教特色本土民族合唱工作室实践探索》专题讲座中说到,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只有深入探究民族音乐之美,把民族音乐的美植入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变得丰富而有趣,让孩子们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畅游,享受音乐,快乐学习,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才会卓见成效,孩子们的民族自信才会根植于心。南宁市特色艺教本土民族合唱工作室把广西本土民族音乐与现代合唱相结合,通过中小学合唱教学,让学生喜欢演唱本土民族音乐作品,推动学校合唱的发展,让广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青少年中传唱,从而得到普及与传承,使中小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南宁市龙腾路小学宋超校长做了《民族民间舞蹈植入小学美育教育的探究尝试》的主题发言。让学生们学习各民族舞蹈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所以在小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怎样创编富有童心童趣的少儿民族舞蹈,把我们民族舞蹈进行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音乐教师肩负的一个责任。希望在推进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中植入美育教育,全面提升学校美育质量。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钟皓老师在此次活动中进行了题为《“皓”月千里 与“美”同行——〈美育背景下学校特色音乐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汇报》,钟老师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了申报教学成果的宝贵经验,与此同时她在隆安县支教期间该成果的辐射效果和所取得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不但让乡镇学校的孩子通过舞蹈表现出乡村振兴的成果,还让当地非遗文化“稻草龙”走进小学,得以传承。
横州市横州镇柳明小学的农小燕老师分享了《管弦交响 柳韵飞扬》的主题发言,她从师资、招新、课程保障、训练方法以及乐团收获分享了学生管弦乐团组建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最后天桃实验学校的戴宇翔老师进行了题为《以赛促训,以训促学》的经验分享,从初中艺术团队建设目标、学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以天桃实验学校中学生交响乐团为实例,与参会老师分享了高水平学生艺术团队的组建和训练经验。
通过几位老师的分享,参会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四站:马山三声部展示
3月30日晚上,采风团的老师们分组进行采风活动的考核汇报。本次汇报由南宁二中的马莹老师和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的黄信恒老师主持。
老师们在早上刚学习到的马山三声部民歌基础上进行加工,创编,形成了此次采风汇报会。
第三组汇报的曲目是《迷人的壮山》,她们的演唱赏心悦目,优美动人。
第四组的老师将三声部的和声演绎得非常到位,同时加入了舞蹈律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汇报会圆满落下帷幕。
第五站:三声部传承基地
3月31日上午,南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采风团队继续进行马山三声部民歌采集。在马山县古零村安善三声部传承基地,我们见到了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温建业。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壮族三声部民歌文化展示馆,向我们讲述三声部民歌的历史、传承和发展。
紧接着,在南宁三中李浩铭老师的主持下,温老师和歌手们现场展示了原汁原味的马山三声部歌曲。采风团的老师们深深为三声部民歌的大气、优美和原生态所震撼,山歌旋律有高有低,三声部交织错落,歌手们演唱全都是发自真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学员们兴趣浓厚,跟着传承人一起学习,教学现场其乐融融,大家仿佛被带入另一个绚丽多彩、超凡脱俗,让人流连忘返的世界。
最后,莫老师给本次采风活动的授课教师颁发证书,并表示感谢,也感谢在本次活动中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
至此,南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采风活动结束。几日内所学所感之丰富,老师们深感不虚此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做到极致。我们还可以把民族文化贯彻到课堂和活动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美篇:刘芷岍
审核:莫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