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聆听课堂拔节的声音,
时光中,见证新苗成长的美好!
为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新教师夯实基本功,展示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力,2023年5月12日,滨城区小学数学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第三站来到了滨城区清怡小学。
本次展评课共有6位新老师参加,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居民老师、清怡小学李慧丽副校长、各位评委以及参与磨课的老师们全程参与听课、评课,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方法。
扈家宁
执教课题《厘米的认识》
扈老师首先以“阿福的新衣”这一故事开启有趣的序章。然后借助直观的小棒,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通过测量黄色纸片、绿色纸片、橡皮等实际物品,明确“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这一核心概念。最后通过“测量操场长度能用1厘米小棒测量吗”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继续研究的兴趣。扈老师这节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现实问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起了正确的长度概念,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更加明确了测量就是计量单位的累加。
姜红玲
执教课题是《厘米的认识》
姜老师首先通过呈现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上衣的情境,借助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产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入对“厘米”的认识。然后借助直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接着通过小电话的话“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往往不足整厘米数时,需要说成大约几厘米,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正如姜老师所说:本课的明线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暗线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刘士洪
执教课题《重叠问题》
刘老师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于数学思想——集合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利用“韦恩图”呈现集合以及解决问题。刘老师首先通过运动会名单,让同学们想到生活中的重叠问题。然后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摆出了韦恩图,这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说说各部分代表什么?最后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出了解决重叠问题的数学模型,知道了:总数=两部分的和-重叠部分。
刘晓慧
执教课题《厘米的认识》
刘老师首先通过两个同学因用小棒测量线段发生争吵,产生认知冲突,让孩子们意识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测量物体长度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在认识1厘米时,为了更好的建立1厘米的表象,刘老师通过我会估,我会测,我会找,我会量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1厘米,感知1厘米,和孩子们做比划的游戏使孩子们记住1厘米。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孩子们学会估测物体长度,借助小棒摆一摆 体会做尺子的过程,在尺子中找1厘米和几厘米,夯实1厘米的表像。通过蜗牛的小世界贯穿练习题,让孩子们学会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知道用断尺也可以测量物体长度。体会测量物体的本质帮助学生掌握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田靖涵
执教课题《智慧广场-递增递减问题》
田老师的这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在导入环节,通过保护树木的宣传片引入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在问题探索以及发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引导学生尝试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再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去思考,在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对表格列举法的进一步学习,并凸显出表格列举法的优势,最终掌握用简略的表格列举法解決递增递减类问题。
郑海婷
执教课题《智慧广场-递增递减问题》
本节课郑老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洁精炼。通过《我是小小手链设计师》单元任务,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轻松地学会了用表格列举法来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这节课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1、导入亲切自然。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空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成长总是在路上,总是在行动实践的过程中。新教师立足课堂,深度教研,是教书育人的不懈追求,通过这次的活动,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为提高课堂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抓好课堂主阵地,提质增效,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