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我曾去过德国的法兰克福,科隆和杜塞尔多夫。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全家人从荷兰自驾游去了德国的汉诺威,马格德堡,帕德波恩和柏林,在柏林住了五天,进行了深度游。柏 林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柏林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为两个区域,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重新获得了德国首都的地位,并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
柏林河东区新建的广场
马路边的球状垃圾桶
施普雷河上的游船
阳光明媚,适逢星期日,施普雷河边休闲的人非常多
樱花盛开,把施普雷河岸装扮得分外妖娆
奔驰车是德国的骄傲,广告十分醒目
东边艺术廊位于柏林弗里德里希海因-克罗依茨贝格区的施普雷河岸边,高约3.6米,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绘画载体即柏林墙,它同时是“柏林墙”1989年被拆除后现存最长一段,约1300米,墙体有百余名艺术家所绘画作105幅。
“兄弟之吻”是由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曾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涂鸦之一,内容是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亲吻前东德最高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它象征着前苏联和东德的战略合作关系。然而,由于柏林墙翻修,这幅描绘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民主德国战友埃里希·昂纳克的画作已被官方擦除。下图是重新临摹的。
正在建设的东区
施普雷河大桥,极像莫斯科红场建筑风格
柏林国会大厦建于1884至1894年,是保罗·瓦洛特为帝国议会建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由于当时威廉二世的反对,建筑上的铭文是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镶上的。
国会大厦的外墙为古老的古典主义风格,但里面的建筑却充满了现代化特色。国会大厦底层及两侧的几层空间内安排着元老委员会行政管理机构办公室以及议会党团厅和记者大厅,中间为两层高的椭圆形全会厅。全会厅上层三边环绕大量的观众席,普通人可以在观众席观看联邦议院的辩论。
中间的玻璃穹顶是国会大厦较大的看点,其内为两座交错走向的螺旋式通道,露出的全钢结构支撑,参观者可以通过它到达50米高的瞭望平台,眺望柏林的景色。夜间,穹顶从内部照明,从而为德国首都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标志,目前玻璃穹顶里设有关于柏林国会大厦的资料展览,沿着扶梯上到穹顶顶层,从那里可以前往露台,整个柏林的景色一览无遗。
大厅平台上有德国二战以来的图片展览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 ,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下图为建筑背面
勃兰登堡门正面
下图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纪念碑,从外观来看,纪念碑群由2711根长短不一的灰色碑柱组成,从远处望去,黑灰色的石碑如同一片波涛起伏的石林,让游客不由自主产生一种不稳定的、迷失方向的感觉。游人可以坐在碑柱上,但不允许站在上面,如游人站在上面,工作人员会阻拦。
柏林的老建筑质量非常好,石头,水泥结构,看着结实墩后
柏林墙即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下图为柏林墙遗址
从柏林教堂鸟瞰市区
柏林教堂大厅
柏林教堂外观
街头雕塑
胜利纪念柱是一座著名纪念性建筑,1864年为庆祝普鲁士在普丹战争中获胜而兴建,到1873年9月2日举行揭幕仪式时,普鲁士又在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1870–1871年)中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给予雕像新的含义。后来在所谓统一战争中的胜利,又增加了维多利亚青铜雕塑,高8.3米,重35吨。
二战纪念公园
柏林有许多博物馆,我参观了新博物馆和未来博物馆,前者具有悠久的历史,后者面向青少年,描述了未来科技的发展,看后令人震撼。
二O二三年五月十五日于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