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我校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高考两个突破,我校历经一年的时间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了“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全面检验这一教学模式,从九月二十日到十一月十五日,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开展了以落实“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主,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三大主题教研活动:“中、高考教学研讨课”、“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交流课和“青年教师讲评课”。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得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制定教研活动方案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活动前教研室制定活动计划,对活动宗旨,活动形式,活动时间等提出要求:
1、以问题为导向:尊重规律,激发动力,立足学生基础发展
2、以训练为主线:落实主体,突出能力,体现学生学习地主体性
3、以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每一节公开课都要进行课前集体备课,教师讲课和课后评课三个环节,确保公开课的实效性。
二、集体设计研讨课
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充分发挥集体的教研的作用,集思广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落实三大主题教研活动
1、中高考研讨课
中、高考备考研讨课是围绕如何上好讲授课、复习课的有效策略展开,并结合高三和初四学生实际情况,参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避免教学和复习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备战中、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校与9月16日——10月16日举办由初四和高三全体教师参加的中、高考教学研讨课活动。
2、“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交流课
面对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底子薄的现状,我校领导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出“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五步教学法创新课堂理念、改变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发展。
“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中的一课指一节新课;三案指自学学案、新课学案、巩固学案;五步教学法:查、议、导、练、结。五步教学法中以议和导为主,但每一个步骤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糅合,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
“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自九月份提出以来,教师们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他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地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10月16日——10月30日举行的“13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交流课活动中,共有32位教师出课。
3、青年教师讲评课
为了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规范教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给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校于11月1日——11月16日开展了一次“青年教师讲评课”活动。初、高中共有22位老师参加。
师生活动,精彩纷呈
四、听评互动,交流收获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为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听课结束,同组教师进行评课,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宋校长从公开课的选题到中、高考教学方向进行全方位大方向的引领,其他老师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基本功、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点评,打破了以往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评课模式。切实做到:在评课中收获,在评课中成长,在评课中发展。
校领导听课
校领导听课
教师听课
宋校长评课,提出高屋建瓴性意见
董校长评课,以生为本,落实教学方法
教师评课,真诚热烈
五、活动总结、共同提升
活动结束,教研室及时进行活动总结,提出意见建议及整改措施。
通过三次教研活动,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促进了教师之间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值得欣慰的是:我们领略到了教师们对知识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工作负责的可贵品质。教师转变了角色,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探究、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三案五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已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甚至有的老师运用自如,已经和自己的教学融为一体。
我们的教研活动有收获,也有不足,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改进:部分老师课前备课不充分,研究教材不到位,所以重、难点把握的程度不到位;同时还存在知识点,点拨不到位的现象;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教学中,时间分配不合理,一节课完不成任务,只好拖到下节课在完成。
然而,正是由于有这些遗憾存在,它才可以引领我们就我们的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我们的教研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研讨却没有停止,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碰撞,不断交流,融合探讨,集思广益,为教师发展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升。
编辑:陆志艳
摄影:教研室
审核:董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