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读《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一书有感

miao💋
创建于2021-11-15
阅读 3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于漪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老师的全新力作。本书采用于漪与青年教师一问一答的形式著述,于漪梳理了自己从教以来关于教育、教师实践、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系列思想、观点、主张和实例,并鼓励年轻教师站在时代的前沿,独立思考,勇于实践,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和青年教师黄音合著,在书中,于漪老师和黄音老师促膝交谈,两代教师以对话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时代背景下浓缩的教育情境片断。她回顾数十年的教育实践,总结自己的教育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承与期待,亦能感受到青年教师在传承中追问和思考。
       在阅读本书之前,于漪老师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于漪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将近70年,上过2000多节公开课,她赢得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尊敬,她是真正的“人民教师”,是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于漪老师被授予“改革先锋”的光荣称号。于漪老师,是100位“改革先锋”中唯一一位基础教育界代表。抱着这样一种崇敬的心情,我也希望能在书中进一步感受于漪老师对于数十载基础教育一线工作的心得体会,从而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秉承着前人留下的高尚教育理念,继续为基础教育工作奉献自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更加能够理解于漪老师在书中所谈的“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之根”的观点。热爱母语,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语文是硬道理。心向往之,情萦系之,才会专心致志地学,才会体悟到其中的奥秘,提升语文能力,滋润心灵成长。缺少这份情,这份意,语文教学质量、学生受母语哺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语文课程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课程。把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才能更生动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在他们心中撒播做人的良种。
      语文老师不仅承担着教育学生基础文学知识的任务,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任,因为语文教育就是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基石。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想重点加强能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推广。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学习古诗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古诗词容纳了太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文教育要想完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古诗词一定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于漪老师在书中“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之根”这一章节中提到,语文教育要“因时而发展才充满活力”,具体到古诗词教学中更加适用。过去死记硬背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的低龄儿童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的优美。古诗词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普遍晦涩难懂,如果还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怎么能激发学生兴趣,怎么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优美,学生又怎么能有什么情感体验呢?所以,古诗词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因时而变,最近央视一档火爆的诗词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给了我一些启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诗词大会》原主持人董卿在舞台上对各种诗词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从吟诵诗词中透露出来的文雅气质,是源自多年饱读诗书的积累。但低龄儿童的诗词教育,绝不应以量取胜,传统家庭诗词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会背的诗多不多,于是甚至有孩子们就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之下背出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古诗词,这对儿童的古诗词教育反而有害少利。诗词教育,应重意,重诗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该要有所创新,用儿童参与感更强的情景剧形式更能有助于孩子们理解诗意,体会诗词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
       最后在谈一谈于漪老师的教育精神,于漪老师从教数十载,所获荣誉无数,但依然不忘初心,她说“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是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一直站在课堂上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什么是教育?我认为,作为教师,最为根本的是精心育人,全身心投入引领学生走一条健康、正确的人生之路。”字字珠玑,句句入心,我辈青年教师应秉承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以更加饱满的教育精神投入到一线基础教育工作中。
00:00
阅读 3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