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小学科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同课巧设计 异构显匠心——记惠民县小学科学同课异构活动

创建于2023-05-12 阅读3303

为促进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23年5月11日,惠民县小学科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惠民县第二实验学校举行。六位青年教师就《通过感官来发现》这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全县科学教师集聚一堂,共同进行科学课例研讨。

单元解读

活动伊始,麻店镇中心小学的康小燕老师就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这一单元进行了详细的单元解读,解决了青年教师们“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为老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由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的国进老师授课。国老师以复习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接着,国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区分“事实”与“想象”的区别,并对五种感官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汇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寓学于乐。随后的拓展环节,国老师带领学生回归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科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贯穿课堂教学,紧跟新课标的课程理念。

第二节课由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的韩翠翠老师授课。韩老师用“我说你猜”的小游戏导入新课,不仅引导学生认识了感觉器官,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韩老师的教学风格贴近低年级学生,儿歌、视频、小口令贯穿整节课中,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第三节课由惠民县第二实验学校的张潇娟老师授课。张老师深入研读教材,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感受到五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区分事实和想象,并感受到要想更真实的感受世界必须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课堂最后,张老师借助爱眼日和爱耳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回归本单元的主题。

第四节课由胡集镇第一小学的杜倩倩老师授课。杜老师先从上节课内容引入,再衔接到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明确五大感觉器官并知道其作用。杜老师对本节课重难点把握清晰明了,交流部分用积木和生活常识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可以描述不同感官感知的信息词汇,区分事实和“想象”,随后用五种感官观察实物,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多种感官一起使用会获得物体更丰富的信息。整节课目标明确,达成度好,体现了教师的思考。

第五节课由胡集镇中心小学的田群老师授课。田老师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在授课过程中,田老师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交流、记录、补充,并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地进行观察。通过田老师的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进一步培养了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六节课由胡集镇第一小学的刘汝松老师授课。刘老师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把握精准,教法得当。在授课过程中,刘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情绪高涨,有着良好的师生活动、生生互动。

大会总结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课后进行的评课研讨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参与听课的教师围绕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认真讨论,既高度赞扬了六位青年教师的,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会的最后,县教研员郭红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做了总结,她鼓励老师们一定要立足课标,深挖教材,坚实地走好教育教学的每一步。

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本次我县小学科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极大地推动了我县科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供稿:惠民县小学科学教研室

审核:郭红

阅读 33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