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综合病区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护理科普活动周“科普促健康携手向未来”

创建于2023-05-12 阅读39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主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根据中华护理学会护字办(2022)12号文件((中华护理学会关于开展护理科普活动周的决定))要求,推进实施推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引导护士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积极响应号召,2023年05月9号上午急诊科组织“科普促健康,携手向未来”科普活动,邀请护理部参加,护理部冯俊花主任、王慧副主任莅临健康科普活动情况并给予针对性重要指导。

科普第一项:脑卒中知识宣教

脑卒中,俗称中风,现已成为致残和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如果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为6小时内,有溶栓指征者,可进行溶栓治疗,降低致残率,就医越早,效果越好。因此牢记“BEFAST”原则,快速识别,及时就医极为重要。

科普第二项:胸痛的知识宣教

发生胸痛时需紧急处理,首先应该立刻停止所有体力活动包括上厕所,立即呼叫120急救车,严禁自行驾车前往医院。注意保持镇定,防止情绪激动。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即口服速效救心丸,或服300mg的阿司匹林片,或者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家里如果有条件也可迅速吸氧。

科普第三项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是一位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所发明,为此他用自己的名字为该急救法命名。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所以该急救放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急诊科两名护士现场演练异物吸入的紧急处理方法,采用海姆立克手法,急救手法进行讲解及演练。

科普第四项: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如果能在4—6分钟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可挽救一半人的生命。正确把握黄金4—6分钟,是增加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心肺复苏技术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用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法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活动现场我们鼓励大家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一位保洁阿姨积极主动参与。

00:58

活动的最后,急诊科护士为大家献“512”护士节的祝福。

02:38

此次宣传活动,通过讲解与示范结合,利用专业模型人现场操作,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不仅展示了急诊科团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们的健康意识、防病意识、治病意识,了解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切实达到了“科普促健康 携手向未来——安全护航 健康生活” 宣传目的。

撰稿:袁燕、王红樱

摄影:王琴

审核:张晓云、袁燕

阅读 3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