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我保护能力,我校开展了主题班队会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一、“防灾减灾”主题班队会
二、防灾减灾知识一起学习
地震灾害避险
1. 避震要点: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2. 在室内避震:应利用写字台、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也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更不要跳楼逃生。
3. 在室外避震:应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要在易燃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若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或大树旁、电线电缆下。
4. 在学校避震: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5. 安全的躲避地点:室内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要远离建构筑物,待在开阔、安全的地方。
6. 有效避险姿势: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前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火灾逃生避险
1. 应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
2. 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 身上着火时,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
4. 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5. 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时,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门窗呼救。
6. 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逃生。
暴雨灾害避险
1. 暴雨天气,尽量别出行,绝不主动涉水。出门前,查看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不要忽视。
2. 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不要靠近有旋涡的地方以防跌入缺失井盖的深井、地坑等危险区域。
3. 避开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不要靠近或在变压器下避雨。
4. 行车要注意把车停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开车通过有积水的道路,应密切关注警示标志,切忌冒险涉水!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探索或绕行,不可盲目强制通行。如已驶入积水,应先解锁车门打开车窗。多观察水线位置和前车情况,准备逃离。
5. 尽量不要乘坐地下交通工具。
6. 积水侵入室内,要及时切断屋内电源与气源,向高处转移;备足食品、打火机、衣物、饮用水等生活日用品和必要的医疗用品。
洪水灾害避险
1. 如果时间充裕,应寻找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高层公共建筑,最好在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进行转移。
2. 注意路面情况,不开车乱跑,避免进入地铁、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
3. 被洪水包围时,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公安、消防取得联系。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4. 如果来不及转移,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做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雷电灾害避险
1. 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切断电源,不接打电话,不要洗澡。
2. 如在外面,躲进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车内,不要到树下、电线杆下、塔吊下躲雨。
3. 在空旷场地,避免使用金属支撑杆的雨伞,不把农具、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
生命重于泰山,防灾避险于未然!让我们共同关注防灾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