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湓河洋湖陂上游的东岸,天井坂与尧封坂之间,东西横亘着一座孤山,海拔只有224米,却应证了那句“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古话。
南北朝时期的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武帝把来自太原郡晋阳县的官员和老百姓安置在石城县的西边,范围包括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尧渡镇、花园乡四个镇和一个乡的全部,以及官港镇秧畈、黄柏二个村。这才有了张溪镇叫了几百年的晋阳乡,葛公镇、尧渡镇、花园乡叫了几百年的太原乡,当然,元明以后太原乡一分为二,黄湓河流域叫石门乡、尧渡河流域才叫太原乡。
那时中原经济比南方发达,尧舜之地的晋阳人来到横山脚下,在乌稍河上游筑坝作塥,这便有了“尧封堰”。乌稍河与黄湓河的冲积洲改造成良田,这又有了尧封坂。晋阳人把一切归功于尧帝的恩德!
晋阳人却把杭州当汴州,八十四年后归土入至德县。晋阳乡还石城县(隋改名秋浦县),多年以后,东流县从江州改隶池州,晋阳乡才由秋浦县划隶东流县。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唐乾符年间,黄巢两度屠城至德,太原郡尧舜臣民烟消云散,只留下尧舜传说千古流……
劫后,柯家来了。随后,仰家、任家、夏家相继也来了,尧封坂又兴旺起来。
元末,乡党、奠龙罗坞人罗友贤,聚众八万问鼎天下,被朱元璋斩草除根,横山脚下复归寂寞。
永乐二年,江西抚州守御所吴源将军率军在高湖坂、尧封坂屯田,孔家就是其中一员;避难峡川的柯彦斌返回家乡,其他人家也陆续返乡,徽州、饶州等百姓就近迁入,横山南北又有了人气。
不知何时,横山顶建起了寺庙、办起了书院。高峰时僧众三百多人、一百多间寮房。
明初柯东岡、明末孔贞运、郑三俊,从横山顶千华书院走出去,成为国之栋梁!
近悉,横山以富含高品位的石灰石矿已经出让,十年内夷为平地,不免一声叹息。经济发展,也是无奈。
政府项目负责人胡忠城告诉我,横山矿采陷区将复垦6000亩良田。这将是横山凤凰涅槃!
尧封坂主要为泥黄村所据,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东面、北面被乌稍河环抱(乌稍河,当地人多称乌沙河,其实以讹传讹);西面黄湓河,南面横山。横山南面是天井坂,天井孔村出了位孔阁老。
拍幅泥黄村全景,留作念想!
横山顶的古代文化遗存,呼吁搬迁保护。
升空五百米观横山
千华禅院最后的残存。
遍布山体的摩崖石刻,可得易地保护起来!
古建筑构建散失严重,遗留不多。
一百多座僧尼墓茔,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