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街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深化数学核心素养 增加量感寓教于乐 ——晋阳街小学“单元结构化教学”二年级《认识分米》

创建于2023-05-12 阅读366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深化教学改革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分解课标,驾驭教材,整合教材,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叙写学业评价、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开展大活动、思维大迁移、结果全反馈。如何进行大单元整合设计,如何指导学生真实、主动、深度的学习,带着问题和思考,2023年5月12日晋阳街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以“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大赛为依托,共同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次教研活动邀请资深数学教研员陈老师做指导。教研主题围绕“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展开。大单元教学,是以整合的思想组织单元教学,它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晋阳街老师们紧随时代潮流,对新形势下的主题单元教学实践予以探究,期望真正发挥整合的能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高笑笑老师以《深化量感意识  增强竖性衔接》为题,分享了本阶段的核心素养: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会进行测量。 

  高老师在整体分析教材、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情需要,将单元进行科学重构,把握单元知识、方法间的内在关联,形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更加系统的单元知识结构和单元方法结构,使学生实现结构化的思维。

  二年级组贾琪老师讲的是《认识分米》,贾老师通过孙悟空带着孩子们闯关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1分米有多长”为驱动任务,让孩子们掌握计量知识,通过多维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量感”,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找准知识“生长点”,完善计量单位教学体系。

        教学计量单位时,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得回顾“米”“厘米”的长度单位后,渐渐使学生感悟到厘米和米中间还有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多重体验,丰满脑海中的“单位量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测量金箍棒等活动调动不同的感官,在实践中体验“量”,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体验1分米的环节,将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转化成了可以触摸到的卡片的厚度 。学生常见的物品参照更能促进学生对分米单位表象的建立。

  三、发展“量感”思维水平,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度量教学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培养学生的“量感”。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建立起1分米的单位表象后,引导学生体会单位叠加,建立单位换算的概念,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等活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量”积累了活动经验。

  针对本节课程,陈老师强调,大概念视野下的数学教学,是立足于结构论、系统论的视角来审视知识的。作为教师,要立足于数学的学科知识,从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生数学素养生成发展的视角出发,把握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从中引导出学习分米的必要性,重构数学知识与相关大概念的关联、对接等。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立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内容的本质、核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引导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解决、迁移等能力的发展。

  单元整体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三只眼睛”:千里眼、透视眼、贯通眼;组织架构的“三种课型”:单元起始课、单元探究课、单元整理课。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全新的教学命题,它为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听取来自各个角度的声音,才能更好的打开思路。

  教研是教育的生命线,探索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数学组全体教师用心学习新课标,积极开展实践研究,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一轮课改的挑战。

阅读 3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