ღ 小朋友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34扬中市三环幼儿园小四班——《不输在家庭教育》只研究孩子,你就是在裸考

创建于2023-05-12 阅读273

  愿有一天小鸟在蓝天飞翔,不再纠结自己承载着一份怎样的期望,而只坚信身后有温暖的目光。

  今天,我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骆思奇妈妈的组织下,如期开始了我们班线上读书活动;

学习内容:《只研究孩子,你就是在裸考》

  只研究孩子,你就是在“裸考”

执着于研究孩子的父母,很少意识到自己在"掉坑’,但有一点,他们自己也能发现,那就是,自己的困惑变得越来越多,人也变得更加焦虑,孩子身上这儿也是问题,那儿也是问题到底该咋办呢?

为什么那么用心地研究孩子,困惑焦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呢?

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只研究孩子,并不会让你自己做父母的认知和能力有所提升。

你还是原来的自己,对父母角色的认知还停留在原来的认知水平上,做父母的能力,也还停留在原来的能力水平上,那么自然,你能看到的“问题”越多,困惑和焦虑也就会越多。

作为家长的我们,也有着同样的焦虑与困惑;我们激烈的探讨着怎样去做好父母这样的角色,探讨着怎样去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们;

父母是不需要训练、考试、资格证书就能上岗的工作,我们绝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没上过'如何做父母"这一课,更不用说"如何做更好的父母”。等到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了父母的考卷,很多人基本上是“裸考”状态。要想不被考住,就是赶紧学习如何做父母,学会如何做更好的父母。

学到高中水平,大概能应对育儿生活中吃喝拉撒之类的问题;学到大学水平,大概能应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中的基本问题,不至于总是束手无策;学到研究生水平,大致可以用一些"基本原理”来理解孩子的成长,有能力抵御身边各种各样制造焦虑的话术,让自己做父母做得更笃定、更从容;

如果肯花更多功夫来学习,并且有足够的悟性,那么恭喜你,你会成为那种对孩子成长更有帮助的父母,也会在育儿过程中收获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做父母,研究自己才是正事

只“研究孩子”的父母,会认为自己也是在“学习,但父母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研究孩子,而是研究自己:我该怎么做父母?

更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知识得学?

有哪些课要补?

有哪些问题待进?

有哪些错误要纠正?

有哪些书必须得读?

有哪些书要读上很多遍,直到彻底读明白?

然后,踏踏实实地把这些该做得功课做足。

很多人可能会想,研究孩子,也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和研究自己怎么做父母,有什么不同吗?

不同之处很明显:

只研究孩子,孩子在成长,而你自己没变、没成长,那么不会解决的问题,无论怎么研究孩子,都还是不会。

这就像差生上考场:自己什么都不会,跟试卷较劲能管用吗?

研究自己,你做父母的认知和能力会逐渐提升,孩子在成长,你自己也在成长。

这就像学霸上考场:你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做眼前的试卷永远富余,还用得着管出的是什么题,是难是易吗。

阅读 2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