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本周为防灾减灾周,为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我保护能力,曲周县第二实验中学召开“防灾减灾,关爱生命”活动。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一、暴雨
暴雨,是指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通常表现出局地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易造成城市道路积水、交通瘫痪、危旧房屋坍塌,严重的会使河水暴涨、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房屋被冲毁等,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和损失。
应急要点:
●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预防发生小内涝。
●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
◆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防止堵塞,积水成灾。
◆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地段。
◆在郊外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突然变快时,必须特别注意。
二、 洪灾
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灾,是指洪水造成的淹没、浸没损失,山区小河流短历时、高强度暴雨致使山洪泥石流淹没和冲刷等破坏型损失。
应急要点:
●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移。安全转移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当洪水迅猛,来不及撤离时,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并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在不了解水情时,不要冒险涉水,尤其是急流,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
三、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会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破坏经济财产。
应急要点:
● 迅速撤离法:当进入公共场所时,要留意其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设置的“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 低身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毛巾捂鼻法:火场上的烟气温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人体中毒。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厚物护身法厚物护身法:确定逃生路线后,可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不能用塑料或化纤等类物品来保护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地震
发生地震时的逃生方法有:室内安全逃生法、户外安全逃生法、野外安全逃生法、学校安全逃生法等。
●室内安全逃生法: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 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躲避 时,身体应采取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同时,抓住桌腿等牢 固的物体。此外,要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因 燃气管线破裂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
●户外安全逃生法:就地选择开阔地逃生,蹲下或趴,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如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 筑。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雨蓬下。
●野外安全逃生法: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 地裂、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 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需要注意的是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学校安全逃生法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在操场或室外时, 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 在室外上课,不要回到教室去,以免发生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