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6d947b9.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top.c40d236.png)
通过三天的扎实培训与深入学习,学员们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充分的知识储备。11日上午,学员们以小组为单元,深入研讨,运用这几天所学的理论知识,共同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落实在做中学。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6d947b9.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top.c40d236.png)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肖思汉教授为我们带来《运用互动分析发展教师专业洞察力》的专题讲座,岑村小学陈成亮老师担任此次学习活动的主持人。
主持人幽默风趣,用快乐点燃全场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洞察力?
肖思汉教授的讲座以“攀岩”的案例导入,具象化呈现了专业洞察力核心概念的三个层面:识别与理解专业活动、凸显有意义事件、对关键现象图示化。
接着,肖教授播放“处在健康的状态下”的视频片段,请学员们两次观察、分析、讨论,通过前后比对,让学员们体验了从不聚焦的观看到专业洞察的过程,对“教师的专业洞察力”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如何运用互动分析技术呈现一场课堂互动?
互动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互赖行为。眼神、表情、语气词、笑声、停顿等都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意义,而传统的言语对话记录只能保留互动的语词,省略了互动的大部分信息,使课堂观察与研究不能更全面、深入地展开。
不同于言语对话记录,肖教授借助杰弗森转录规则对“处在健康的状态下”视频进行转录,更细致入微地记录课堂互动过程,使“看见思维的建构”成为可能。而肖教授对转录文本的进一步处理,形成课堂互动图,不仅让我们看见思维的建构与韵律的呈现,看见沉默与喧闹的参与,还为我们打开了课堂互动研究的新视野。
如何借助互动分析技术发展教师专业洞察力?
肖教授介绍了“视频俱乐部”这一课堂分析方法。“视频俱乐部”即教师成立专业实践共同体,基于视频案例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围绕视频片段中的关键人物、事件和活动,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展开观察、讨论和反思,并全程记录、后续分析的一种新型课堂分析方法。
如何开展“视频俱乐部”活动?肖教授讲解了“视频俱乐部”的流程图、编码框架表格,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从人物、事件、立场、具体程度维度对比工作坊的数据及新手教师、资深教师两次发言内容来论证“视频俱乐部”对提升教师专业洞察力的有效性。
肖教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共性与个案并举,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运用互动分析发展教师专业洞察力的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为如何组建教师专业实践共同体、借助专业的呈现与分析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洞察力,给予我们十分珍贵的启发。
“‘思’粉”带着肖教授专著,求赠签名
“‘思’粉”围着肖教授,积极提问请教
“‘思’粉”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