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沐校园, 廉洁育桃李一一喀喇沁旗关工委与锦山第二小学联合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

孔令飞
创建于2023-05-11
阅读 3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廉是一汪秀水,润泽一座城;清廉是一轮皓月,朗照一方人;清廉是一杯茗茶,散发一世香;清廉是一股清风,沐浴一片净土……为进一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2023年5月8日上午喀喇沁旗关工委与锦山第二小学联合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崇廉奉洁的美德,让清正廉洁之风浸润童心,使学校师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廉洁教育、陶冶道德情操。

讲勤俭故事      养节约习惯

  为了让少先队员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黄凤明爷爷为少先队员们讲国家领袖勤俭节约的故事。黄凤鸣爷爷是下乡知青、退役老兵、退休干部、河南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建国70周年勋章》;2022年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黄凤鸣爷爷经历丰富,荣誉众多,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是我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当黄凤鸣爷爷带着金光闪闪的勋章出现在校园,同学们都欢呼雀跃。

  黄凤鸣爷爷坐在少先队员中间,亲切地问少先队员们听过毛主席、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吗?然后他告诉大家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都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为全党、全国人民作出了表率。  少先队员们听了都频频点头。

  黄凤鸣爷爷接着绘声绘色地讲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勤俭节约的故事 ,同学们听后都很诧异,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大家实在没有想到我们的国家主席和总理还会穿带补丁的衣服,还会捡米粒吃,国家领袖的节俭习惯令大家惊讶。少先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创思政课堂   颂清廉之气

  黄凤鸣爷爷拿起道德与法制课本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有很多浪费本可避免"一章,黄凤鸣爷爷讲到餐桌上的浪费是容易被忽视的,也许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并不多,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然后让学生算了一笔帐,如果每个同学一天浪费50克大米,那四年六班48位同学一天共浪费2400克大米,差不多够我们一个小学生吃一个星期了。

  接着黄凤鸣爷爷又和少先队员们讨论了如何节约粮食,做到不浪费。学生说了很多,黄凤鸣爷爷特别欣赏少先队员们说的光盘行动。他告诉同学们,2013年,全国掀起了一股“光盘行动”的热潮。“光盘行动”旨在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在餐馆就餐时,要吃光盘子里的饭菜,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旗关工委赵林海主任和马学勇主任的周密安排下,我们又认识了张国利爷爷,张国利爷爷是一位普通的农民,2019年7月,习近平主席视察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时去过他家,张国利爷爷跟习近平主席汇报了农民的生活,作为农民,他最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他也给少先队员们讲起了道德与法制课,他跟少先队员们一起学习了“白白的大米哪里来"一课,他给少先队员们讲了大米从育秧到成米的整个过程,又讲了农民的辛苦。告诉少先队员们要尊重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张国利爷爷又告诉少先队员们,勤俭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贯穿我们修身、齐家、治国的永恒主题。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歌云:“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你们是祖国的接班人,一定要把这个传家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生话中,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分享读书体会 传承团结之风

         上完思政课,张国利爷爷又分享了他的读书体会。张国利爷爷说:“很荣幸今天能与你们一起学习、交流。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这本书,我一翻开这本书就难以放下,从头到尾读完,久久难以忘怀,作为一个农民,看到书里的质朴语言,感到十分亲切。这里边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记录了总书记走访群众、关心群众的生动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领袖和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感受到了总书记浓浓的为民情怀,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总书记的真诚拥护和爱戴。当读到“乡村振兴手拉手,民族团结心连心”这一章时,总书记当年到我家做客的一幕幕仿佛又像放电影一样重现在我眼前,总书记的亲切话语仿佛又重新在耳边响起,我们家的故事被写进了书里,我的心里倍感荣幸。

     我们家是个多民族家庭,有蒙古族、满族、汉族3个民族,我和老伴儿、我母亲还有两个儿子都是满族,大儿媳和两个孙子是汉族,二儿媳和两个孙女是蒙古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相亲相爱,就跟总书记说的一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总书记还亲切地称赞我们一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是“民族团结之家”。

     我们村也是以蒙古族、满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集体,大家平时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谁家有事,从不问民族,大家都会尽全力去帮。像蒙古族致富带头人刘春廷返乡后帮乡亲们盖房修院,汉族村民李义指导大伙儿种山葡萄、酿葡萄酒,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样的例子数也数不清。"

  分享完读书体会,张国利爷爷又亲切地询问同学们都是什么民族,希望不同民族的同学能够紧密团结起来,要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同学们都被张国利爷爷的故事感染了,都决心向张国利爷爷一家学习,传承团结之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基,清廉为要。让我们谨记黄凤鸣爷爷和张国利爷爷的谆谆教诲,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时时勤俭节约,处处团结他人,让清廉根植于心,让自律落实于行,让廉洁之花永远开在锦山第二小学的校园中。

编辑:孔令飞

摄影:李复明

审核:刘国辉  汪树军  崔寒梅

阅读 3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