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不仅要靠教师自身的研究、思考与探索,更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为深度解读高考改革及适应性测试所带来的变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各学科分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我校高三复习备考质量,3月1日上午,市教研院王景元院长、高中部王春岩主任带领九科教研员齐聚实验中学,为高三学年常规教学工作“把脉会诊”。
上午8点,各学科教研员深入班级,随堂听课,并详细了解了各备课组在最后阶段的教学安排。
被抽选到的22位优秀教师展示了他们杰出的学科素养,也展现出实验教师的风采。他们备课充分,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晰缜密的思路,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畅游,呈现出了一节节充实有趣、高效科学的优质复习课。
课后,各学科教研员与授课老师展开面对面的评课、交流、指导活动,针对课程内容与设计、课堂效果与学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对高三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标要求、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重视教材的回归与知识的落实等,感到非常满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下午的座谈会上,王景元院长围绕《高考蓝皮书》中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等方面对一线教师提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细致、专业、有针对性的点评,并根据最新的高考动态和各学科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备考意见和针对性建议,同时也开诚布公地指出了一些学科在复习阶段中存在的误区。王春岩主任在总结时围绕“感恩、感想、感怀”三个关键词,提出教师应关注课堂容量,做好教学计划,做课堂的实践者、改革者、先行者,同时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学生的服务者。学校应对教师备课授课提出制度化要求,随时推门、抽签听课,督促教师将每节课都上成自己最满意的课。
如今,新教材、新高考已全面推进,此次高考转型适应性调研活动的开展无异于一场及时之雨。教研员们精彩细致的点评、高屋建瓴的指导更进一步拓宽了高三教师的备考思路,也为下一轮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带来新的启发。
春风化雨促成长,百尺竿头正当时。近年来,实验中学在高考成绩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这一切都离不开市教研院的亲切慰问与悉心指导。王涤非副校长对各位教研员莅临我校指导教学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要认真梳理会上提出的各项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教学实际,及时做出科学调整,力求使高三复习更加高效,全方位助力高三学子冲刺六月,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