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 教研】“研”途一路花开,众行定将致远——兴庆区实验二小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纪实

智考乐评
创建于2023-05-10
阅读 22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随风越过枝头,停留静谧的校园。兴庆区实验二小六年级语文教师齐聚观湖校区,开展了本学期第六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特别邀请了王菊莲校长前来问诊指导。

          此次教研以“如何在40分钟课堂上有效应用‘问思辨’教学模型”为主题,进行了“问思辨课堂”共研共创教研活动。活动包含课例示范、合作共研、专家引领、复盘小结四个环节。

共创课例 骨干引领

  众里寻“课”千百度,磨课“磨”出新高度。前期教学能手马东玲老师先在本年级进行了说课,随后在姚校长高屋建瓴的指导下,以及六年级核心团队的精心研磨下,自己的反复修改实践后,今天给我们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例。

         

         授课中,马老师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通过两个探究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与文本有了共鸣以后,通过资料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高阶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马老师就《表里的生物》一课陈述了其教案优化过程。首先对教学目标的优化。由最初设计者关注内容升维到了从文本到现实,再到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指引。其次探究活动。研究的活动也有原来的较为简单的两个活动变成了三个,而且现在的这三个探究问题循序渐进,学生在思考中进步,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最后是思辨问题。相比较前两次的思辨问题,第三个问题“一个人的成功过程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呢?”这个辨题更契合文章,更有价值,能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经历或者生活经历融入其中。探究单中表格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架。

         马东玲老师谈到之所以孩子的思维得已延伸,是因为姚校独特的设计以及核心团队的打磨,最终呈现出:从最初的就文本讲文本,到后来的找到文本和学生的联系,让他们产生共鸣,再到后来的人生启示。这真的是从一个低阶阶段跨越到了一个高阶阶段了。我们的教学需要有建树的专家引领,需要团队的共创,才会有研语的芬芳。

共研教学  助力成长

  “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石熟有火?互击而闪灵光。”当我们以一个学习者、观课者、评课者的身份,人人卷入本次教研活动时,我们个人和小组一定有所启发和反思。就本课的亮点、成功之处、以及自己的成长,我们一起来听听伙伴们的心声。

         第一组: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解读,有传统的关注内容本位到素养本位。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要根据年段的特点设计问题。共创教学,专家引领点拨,为教学指方向。

第二组:明确了如何落实问思辨教学模式,如何设计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提升,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三小组:教师课前深入研读了教材,将学科内容及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抓住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对文本重难点的理解,给学生留下大量思辨的时间。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节奏加快,学生能力也提升明显。探究单的表格支架设计成为学生思维的工具,并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了学生。

专家导航 砥砺前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独自迷茫于自己的课堂时,我们的思维是固化的,我们需要专家引领,拨开云雾见日出。就马老师这堂课我们听听专家的点评。

纵观本堂课王晶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新理念后的思维呈现

1.课上老师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寻新的材料,以证实自己最初的见解正确无误,或是将它否定。

2.质疑环节始终让学生保持怀疑心态,从而进行系统的、持续的探索。

3.良性思维应该是"慢的心智处理进程"。在学生的逐步探讨中最终结合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有质量的思辨。

4.学生想得多了一些,调用的认知资源也更多,经过多个环节的慢处理,最后擅长逻辑分析

二、教学结构与设计的转变

本堂课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主动地学习。在丰富、复杂、多变的课堂中,自己的疑问得以解决。

三、学生学习思维的突破与转变

学会通过思维碰撞点,挖掘深度思维,对智慧有挑战。

  白校长结合呈现的课例,根据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以及我们个人和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的成长变化,进行了以“问思辨”追寻科学精神为主题的微讲座。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指导和针对性点评。

一、“问思辨”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马老师的课堂比较突出。老师设计教学时目标由内容本位转化到核心素养本位。行的环节更有年段的特点,有梯度。

二、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具体表现为:搭建图表支架,梳理学生的思维;搭建问题支架,指点学生的思维方法;搭建材料的支架,拓宽学生思维的背景;搭建练习支架,转化学生的思维结果。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问思辨课程以激发儿童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为目的。马老师的问题驱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最终由高阶问题“童年的探究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意义”引发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整堂课孩子的思维活跃,认知多元化。

四、促进学生成长的变化。学生能结合纵向横向的资料就辨点“一个人的成功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进行精彩表达。从学生的采访视频我们能真切地体会孩子们思维品质提升。

01:20
复盘教研 努力精进

          教研路上践真心,领导关怀显真情。为了让我们在共创的教研活动中真正地成长,研有所获,王菊莲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复盘。王校长对本次活动中的亮点充分肯定:

课例《表里的生物》点评

1.完整的问思养辨语文课堂。

(1)教学目标基于文本,基于学情,能指向了深度学习。

(2)教学活动设计两问三思一辨,层层递进,指向目标的达成。

(3)多次优化,试教设计,回归指向儿童需要

(4)放的开,收的住,课堂活力十足,老师学生都得到成长。

从教师的层面点评:

1.评课者:通过几个转变,聚焦思维认知进阶,能结合课例,带领老师提升认知,这是一次教研老师成长点。

2研究者:聚焦“问思辨”模型,结合课例,发现设计一次次优化背后的思考。运用了哪此策略达成什么。整个设计链背后的退辑。

3教研组核心团队准备非常充分,超强输出,引领很到位,形成共识。

4.好的教研氛围是教研是否有成效的要点,六年级团队氛和谐、融洽。

  在肯定的同时,王校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教研提出了温馨的建议。

1.教研目标设计,一次教研要聚焦到一个问题或者专题上。(语文要素、文本特点等)

2听课前需要让老师做什么?(研读教材、第一次的设计、新的设计、)

3、分组研讨:设计分组观课量表,聚焦话题。关注呈现策略。比如导图呈现。

4.评课者的内容要与单元课例紧密结合,梳理小组汇报。

  立夏万物长,丰满在课堂,也自在花开花开自在。重温今天课堂,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消化专家们的迷津,打破我们固化的思维,自我孵化。六年级语文组的伙伴们,在时光里赶路,在共创共研里收获!

审核:白霞玲

制作:康菊红  牛有珍

阅读 22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