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制作:第五组
暮春时节,生机勃发,北师大校园书香四溢,花开正艳。河南省“十四五”中小学青年骨干校长培育工程第一期研修班进行了第5天紧张忙碌却收获满满的学习,聆听了两位顶级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
教育是一个国家人文素质的体现,是通过传承文明使人文而化之,培养人、解放人以改造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人文精神的、有人性的人,教与学是研究人的学科,逻辑起点在人性假设。如何回归教育的起点,正本清源,找寻教育在“中国梦”“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等大背景中的精准定位呢?
今天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名师钱志亮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精彩讲座——《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性善与恶的视角》。钱教授的讲座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硕导教授,硕士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先后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起草、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评估督导、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等工作。
课堂笔记
秉鉴众多先贤圣哲的人性智慧,追溯人类文明发展轨迹,融汇丰富史实和鲜活事例,钱志亮教授旁征博引,纵横古今,比照中外,深入分析了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性。并从先哲们关于人性的观点切入,回顾中国历代盛朝的衰落史,探讨华夏文明历史延续的原因,提出教育人的态度决定国家的命运。
第一部分
观念引领
* 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找到教育的起点——人性。站在起点,面对终点,方能检讨得失、校正方向、正本清源,走教育当行的道。
* 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
第二部分
先哲对人性的看法
* 乔达摩·悉达多:人本性清净善良
* 亚里士多德:贪性、惰性、任性
* 耶稣:人以自我为中心
*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
* 墨子:素丝论
* 荀子:性恶论
* 董仲舒:性三品
* 穆罕默德:人性是天赋理性与人为欲求相和而成
第三部分
*现实中的善恶之争
* 西方文明的起源
* 东方文明复兴的契机
心灵回归与精神救赎
* 华夏文明体系
1.道德观:人道、世道、天道
2.国学:儒释道、医武艺
3.核心:礼教
* 东方文明的起源
* 华夏文明是一部屈辱的抗争史
1.近代劫难——鸦片战争
2.现代劫难——侵华战争
3.当代劫难——“和平演变”
第四部分
*善恶交锋的结果
*传统价值观念被冲击
*特定离婚率现状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
*我国的人口资源
*我国的犯罪率状况
*中国人性现状判断
*善日益消亡
*恶无限蔓延
*人性善恶战争——文明兴亡
* 人类的社会周期
第五部分
我们是否甘愿臣服
* 华夏文明历史延续原因
*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
* 教育人要有担当——传播“中国梦”
* 教育人当务之急——以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为己任
第六部分
*国家的人性定位与教育的因应
*抑恶扬善
*中国政治传统
*中国法律文化
*几代领导人治国方略
*新时代依法治国
*现代学校的教育定位
*现代社会特定背景
*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立德树人
钱教授的讲座处处透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从人性善与恶的独特视角,站在整个历史的框架,从东西方文明的对比入手,向我们诠释了中国教育的逻辑起点。钱教授准确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势,用大量的事实、大量的社会现实,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上了一堂思政课,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听了钱教授的报告,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深受触动:钱教授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要有梦想,要有担当,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使人为善,教人做人,涵养德行。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做终身运动者、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着、优雅生活者。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一份应有的力量!
下午由洪明 教授给我们带来题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
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品德青少年与价值教育等研究。主要著作:《回到家庭谈德育》《合育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
课堂笔记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在的关系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特征
家庭教育:
(1)天然性(血缘性)
(2)私密性。
(3)多样性。
(4)生活性。
(5)无选择性。
(6)潜移默化性。
学校教育:
(1)正规性。
(2)强制性。
(3)主导性。
(4)阶段性。
2.家校之间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家校合作共育的主要特征有:
(1)目标一致。
(2)功能互补。
(3)资源共享。
(4)地位平等。
(5)学校主导。
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
1.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成就孩子
2.家校合育的两个维度
3.家校合育的主体内容
洪明教授从吃透国家政策、读懂家校关系、开展专业指导三方面进行了分享,重点讲解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家庭教育指导举措;引导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解决家长如何教孩子问题,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解决社会如何帮家长问题,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家长主动尽责、社会积极支持构建协调机制。
家校合作共育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家庭、学校、社区是“伙伴”关系,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青少年儿童在家庭是父母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在社区是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地位也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依附”于谁的问题,任何一方都不能够凌驾于其它各方之上,在互相平等的过程之中,家校合作共育才能走上良性循环,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