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已经到来,各种常见夏季传染病也接踵而至。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让我们一起了解夏季儿童保健防护知识,筑牢孩子的健康防线。
一、夏季常见传染病
(一)手足口病
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阻断传播途径: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存在粪-口传播的情况,所以要注意手卫生,注意玩具消毒。手足口病有呼吸道传播的可能,需要注意防护,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
2.注意饮食:预防手足口病感染,需要注意饮食防护,要多喝水,有助于清洁口腔,多吃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减少得手足口病的风险;
3.接种疫苗:手足口病可以预防,疫苗能够有效的预防EV71病毒感染,EV71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重症手足口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因此要按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要进行认真进行预防,避免手足口病的感染。
(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与呼吸道感染相类似的症状,如发热、咽痛、 咳嗽,也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疱疹性咽峡炎该病起病迅速,常突然发热和咽痛,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严重者可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发热可持续2~4天。咽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吞咽。疱疹性咽峡炎的局部典型表现为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措施:
1.注意口腔卫生: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通过粪-口或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其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快,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如经常淡盐水漱口、正确刷牙等。
2.预防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所致,若周围存在该病的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应注意保持距离,如避免共餐、使用同一物品、长时间同处密闭空间等,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3.提高身体抵抗力: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除了需要病毒感染,还需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可发病,故在预防该病时,需通过充足休息、注意保暖及适当体育锻炼等方式,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病毒的入侵。
二、夏季蚊虫叮咬
(一)夏季减少被蚊虫叮咬措施
1.注意自身卫生清洁
2.周围环境温度适宜
3.穿浅色衣物
4.远离蚊虫聚集滋生地
(二)夏季蜱虫叮咬的防护与处置措施
防护措施:
1.穿长袖长裤,最好领口、袖口裤脚口系紧,以防蜱虫进入。
2.远离蜱虫繁殖环境
3.涂抹驱虫药物
处置措施:
蜱虫叮咬后,它会把头扎入人体的肌肉组织内,这时切记不要用手去拔,因越拔会越往里钻,就会扎的越深,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建议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或用烟头轻轻烫,蜱虫就会慢慢的移出。
最好去正规医院去处理,可以行局部的小清创,用镊子把虫取出,并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消毒冲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预防发生蜱传疾病。
三、新冠“乙类乙管”
(一)儿童防护指南
1.感染症状:孩子感染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咽痛、流鼻涕,部分孩子伴有腹泻、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一般3-5天症状会好转。
2.治疗措施: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发烧首先采取物理降温,可用降温贴、温水擦拭。
3.防护要点:请家长与孩子做好以下几点,可以减少感染的机率:
1)外出时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佩戴好口罩,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通风不良的室内,做好个人防护。
2)长期居家时,应做好室内通风。
3)坚持运动可以增强孩子体质。
4)做好健康监测,不带病入园;缺勤未到幼儿园时,请如实向班级教师说明具体情况并请假。
5)如感染新冠病毒,请家长第一时间向班级老师报备并格按照相关要求立即就医,居家隔离。幼儿痊愈后方能返园。
(二)成人防护指南
1.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2.讲究卫生,外出佩戴口罩注意自己的个人防护。建议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
3.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4.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立即做抗原检测,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实施“乙类乙管”,仍需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请继续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陪伴与细心照料。让我们家园携手,用心呵护,用爱陪伴,安心度夏。
文字:周荣蓉
图片:网络
复审:毕娜
终审:闵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