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本真,探求教培真谛——2023年嘉应学院教育培训管理者和首席专家高层次研修班顺利开班

云间画生
创建于2023-05-10
阅读 3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孟夏之际,嘉应学院教育培训管理者和首席专家高层次研修班一行45人来到人文荟萃的华中师范大学,该班于2023年5月9日上午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正式开班。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培训中心党委书记林更茂、嘉应学院副校长罗嘉文、嘉应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林爱芳出席开班典礼,典礼由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陈妍冰老师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培训中心党委书记林更茂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及本次培训的基本情况。

       嘉应学院罗嘉文副校长对此次参训学员提出“四点要求”,表达了对本次培训的期许。

       嘉应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林爱芳主任对此次参训学员提出要做到“三心”,要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嘉应学院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何家驹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表达学员们的共同决心,要以“严以律己”为准则,强化自我管理;以“塌下心来”的状态,静心积累知识;以“博学审问”的态度,提高学习收获;以“躬行实践”为目的,更好服务教育。



  第一讲:核心素养的多元属性与知识学习的探源之路


       上午,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破解核心素养发展的难题——践行新课程,探索新教学”的讲座。本次讲座,郭教授从知识本身的多重属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听众受益匪浅。

       在第一部分,郭教授指出,知识是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文化种子、思想种子、美德种子、逻辑种子,知识是一个符号世界、真理世界和意义世界,语言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对于人的生成的价值内涵。同时,郭教授认为知识问题是逻辑问题、文化问题、历史问题、民族问题,没有历史、逻辑、德性、美感的知识是不存在的,知识具有多重属性。因此,知识学习的过程是逻辑探源、历史探源、文化探源、美德探源的过程。零散的知识形不成能力,知识结构化的本质是知识的观念化与素养化;充分表达知识的属性,促进知识学习向核心素养转化,才能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第二部分,郭教授重点探讨了如何破解核心素养的培养难点。首先,郭教授提出了真实情境知识学习、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复杂问题解决学习、任务群学习、学科实践学习等问题是破解核心素养培育的难点问题。然后,郭教授提出了基于问题链设计、活动链设计、资源链设计和作业链设计,开展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设计创新,突破单一的应试训练的困局。最后,郭教授强调了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社会进入、让美德生成等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创新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新文化,建立课程思维,加强“学科建设”,构建适应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学习形态。

       通过此次讲座,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破解核心素养发展的难点。首先,知识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更是一个符号世界、真理世界和意义世界,它承载着人类文化、历史、思想、美德和逻辑等多重属性。其次,知识学习的过程是逻辑探源、历史探源、文化探源、美德探源的过程,只有在多重属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体现出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此基础上,要破解核心素养发展的难点,需要进行真实情境知识学习、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复杂问题解决学习、任务群学习、学科实践学习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基于问题链设计、活动链设计、资源链设计和作业链设计,开展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设计创新,突破单一的应试训练的困局。

       最终目的是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社会进入、让美德生成、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为此,需要创新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新文化,建立课程思维,加强“学科建设”,构建适应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学习形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郭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学员们广泛的兴趣,在讨论部分学员们提问热烈。



第二讲:教育初心的回归与本真教育的追寻

      

       


       在下午的讲座上,华中师范大学田友谊教授与学员们一起探讨“教育初心的回归与本真教育的追寻”。田教授首先提到,教育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复杂话题。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却也伴随着教育问题的不断出现。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初心的偏离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在教育初心方面,很多人认为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初衷也发生了改变。很多学校和老师开始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应试教育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真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而且也剥夺了学生探索和发展的机会。

       因此,田友谊提出了我们需要反思教育初心的偏离,并寻求本真教育的追寻。本真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回归教育初心,追寻本真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田友谊先生在讲座中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学校和老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同时,学生们也应该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掘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为之努力奋斗。

      在讲座的最后,田友谊先生强调了教育初心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教育中,更加注重本真教育的追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启迪思考 砥砺践悟
——学员学习感悟


朱银锦(文学院)

      5月9日上午,听了郭允祥教授的《破解核心素养发展的难题——践行新课程,探索新教学》的专题讲座。郭教授提出的要想破解核心素养发展的难题,就要明确相关概念,必须明确“知识”与“学习”的概念,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内涵,才能处理好教材、才能把核心素养具体化,细化为学习任务,并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学习、完成任务。对此,本人深以为然。5月9日下午,听了田友谊教授的《教育初心的回归与本真教育的追寻》的专题讲座。田教授指出,当下的教育纷繁复杂,甚至乱象丛生,反思教育初心偏离的现实,教育初心的回归势在必行,教育的初心是“育人”,教育必须“立德树人”,而守住教育的初心,应该追寻本真教育,走向未来。并指出,本真教育的践行,重在制度创新。只是,我觉得,制度创新确是本真教育的必由之路,然而不管是评价制度的多元化,还是用人制度的“英雄不问出处”,抑或管理制度的专业化,都是任重而道远。


刘德欢(音乐与舞蹈学院)

      今天的课程我想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启发,一个是反思。上午郭元祥教授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提升路径等方面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自身及团队的成功经验向我们分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提升路径。下午田友谊教授用非常接地气、幽默的讲解,围绕教育初心与教育本真追求来展开。回归教育本真是升华、理性的回归,有温度的回归。教育本色是丰富、多彩、灵动、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本真是为孩子着想,还他们以爱与自由,使孩子拥有原有的烂漫天真。两位教授的讲课中无不透露出生命关怀中的教育。教育是一方净土,需要我们去坚守,如何思考让教育变得“有意思”、“有温度”!


刘生贵(数学学院)

      今天聆听了郭元祥教授的《破解核心素养的发展难题––践行新课程探索新教学》和田友谊教授的《教育初心的回归与本真教育的追寻》,收获很大,感触很多。郭教授从探索教育规律,突破核心素养发展的难题,把知识带入学生的生命里,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观与学习形态的建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教育的难题,探索破解方法,结合理论和实验学校实践,深受启发。田教授则从教育初心的偏离,本真教育的追寻等方面阐述了当今教育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案,拓宽了对教育的认识,深受启发。


杨杰(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天的培训愉快结束了,不敢说收获满满,但启发还是挺多的。来华中师大培训,满怀期待:一是想深度沉浸体验式学习他们是怎么样组织培训的,实际上是过程管理学习;二是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怎么样搞好培训,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三是加强与兄弟学院、管理部门的深度交流,互学互鉴。今天下午的讲座,题目甚好,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教育初心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应该首先明确为谁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知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宋雷(林风眠美术学院)

      通过今天的培训学习让我真正的感悟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核心素养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导,坚持课程的育人导向,强化课程的思想性。其次,要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义务教育要整体建构核心素养体系。再次,分年段分阶段设计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最后,要以推进学科实践,进一步深化学习方式变革。


胡梅(教师教育发展中心)

      今天聆听了田友谊老师的专题讲座《教育初心的回归与本真教育的追寻》。田老师提出本真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1.关注生活,现实关怀;2.关注发展,未来关怀;3.关注生命,终极关怀。

      对此,我有所思: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和管理中怎样践行“”本真教育”呢?

      我认为在于以下方面:1.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关心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困难等问题,做好沟通、交流、协调,周到细致地为他们的学习服务,做好后勤保障服务;2.培训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不能只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要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既要作平等的同行者,重视和他们的互动交流,提前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反馈,根据其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创新培训课程;又要作引路的导师,从职业发展上(教学技能,教育研究,职称晋升等)给他们以专业的指导和引领,让他们学有所获、所思、所成,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艺术精湛的教育家;3.培训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的联系不只是工作这个媒介,二者的关系也不只是在培训工作中维系,我们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我们要在更高层次上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情感需求。即使在培训之外,当他们在人生中面临重大困难时,我们作为同行者和引路人,要尽己所能在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给以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跨过生命中的鸿沟,翻越大山,攀上人生的最高峰,获得成功与幸福!

       总之,在培训工作中,一定要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思想的人,给予中小学教师继续前进的力量,为他们的教育教研和生命发展赋能,促使他们在教育中为更多学生的生命发展点燃一盏盏明灯,扫除求知路上的雾霾。


汤潇林(继续教育学院)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培训管理者和首席专家高层次研修班。今天分别聆听了郭元祥教授和田友谊教授作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深受启发。郭教授关于破解核心素养的新思路新观念,对践行新课程,探索新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田教授所阐述的关于对教育初心的回归与本真教育的追求,为我们解决当前教育的困惑,指出未来教育的走向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和探索方向。



图片:宋雷 胡梅
文编:林文贤 朱云锦
制作:高辉
一审:胡梅
二审:胡晓红
阅读 3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