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体现了读书和行走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当前中小学研学课程实施的写照。“读万卷书”,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盈;“行万里路”更是让学生的所学能在生活中应用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自治区、市教育工作会议有关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中学(131中学)四年级开展了“学习二十大 争做践行者 品千年文化 游梦幻古今“主题研学活动。
出发前,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中学(131中学)校长王吉红对本次研学活动作了动员和部署,德育处副主任贺霜对安全和纪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在教官和助教老师的带领及学校老师的陪伴下,我们愉快地出发啦!
车上的一张张笑脸,掩盖不住我们对接下来旅程的期待与向往。
研学第一站——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新馆位于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占地约3.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8500平方米,共五层,一层为序厅,二、三层为《乌鲁木齐市历史文化陈列》通史展厅,四层为“家园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五层为研学基地及临展区。
走进历史的长河,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故事。
在这里彩陶与青铜“对话”,勾勒出一副东西文化交汇,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成为亚欧大陆中部史前的组成部分。
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丝绸之路,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上滋养孕育的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同学们在历史的涓涓细流中汲取文化营养,在今昔之变中接受精神洗礼。
驻足文物展厅,同学们时而驻足观看,若有所思;时而如获至宝,赞叹不已,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
同学们在展厅看着陈列的那些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品,听着老师讲解的同时,还时不时地与身边的小伙伴们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
走进汉朝时期,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基本形成,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加速了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体化进程。
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奠定了中国现近现代国家版图,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盛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研学第二站——新疆古生态园。新疆古生态园位于乌鲁木齐市鲤鱼山上,是乌鲁木齐市区唯一一座文化旅游园区,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唯一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少工委评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更是研学产品的最佳选择。园区拥有全球最大的汗血宝马基地。有来自侏罗纪的远古硅化木,千年胡杨林,陨石群,草原石人区五大主题景观。新疆红色记忆馆,左宗棠记忆馆,国内最大的油画馆,集中展示了古老的马文化,还原了新疆地质地貌变迁,收藏保护了新疆古生态遗存。
同学们走进左宗棠纪念馆,了解了左宗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和爱国英雄。在中华民族受尽列强欺侮的年代,左宗棠曾毅然请命,勇赴国难,收复了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以自己的智慧、担当和作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学们听得认真,对英雄壮举啧啧称赞。
同学们参观中国最大的硅化木群、天外来客闯入地球的陨石、拥有三千年历史的胡杨林……
美术馆收藏了来中国和自欧亚国家艺术家的油画作品600余幅, 巨幅马匹跃然墙上,栩栩如生,生动展示了丝绸之路一带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
最令同学们激动的就是参观全球最大的汗血宝马基地了,根据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这里拥有汗血宝马、普氏野马、迷你马等许多马的品种,普氏野马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世界濒危物种,汗血宝马的俊美、高贵,也让同学们惊呼、赞叹。
马术表演让同学们欢呼雀跃,看见体形纤细优美的它们,抬起弯曲高昂的颈部,迈着轻灵优雅的步伐悠闲地散着步,运动时全身清晰的肌肉线条更加完美的勾画出了它的身形曲线,看着它们奔跑,似乎自己的心也在跟着它们一起拥抱自由。
当驯马师骑着马匹奔在马场的那一刻,大家的激动和兴奋才到了真正地顶点,看着驯马师和马匹人马合一的状态在马场肆意奔腾,真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要是我们也能上马感受一番就好了……
研学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学习了气球手作,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体会到了手工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学习,不止一种途径,知识,不仅源于课本。研学,让我们以全新的课外拓展学习方式,在实践与体验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研学之路,从未止步,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中学(131中学)将继续贯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以活动为引领,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在探究与实践中一起追溯历史的厚重,播种一颗文化自信蕊苗于心田!
文字编辑:史婉丽
图片来源:田思雨、四年级各班主任
审核:德育处
复审:秦静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