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苛“彬”
“彬”,文雅谦逊也!然而从我们班主任王彬老师的身上却难以找到她与这个名字的共同点,可即使严苛如她,也有着令人难以忘却的温情。
在一次考试中,我们班数学成绩并不算好,不少老师曾讲过的题目仍在犯错。王老师带着一身阴霾站在了讲台上,上课铃声已然打响,却仍在苦口婆心地倾诉自己的担忧和期盼。随后她停了下来,看向我们,她对我们说有老师要被调去教九年级,本来是可以她去的,但她没去。
“我要是去了,你们该怎么办?”她望着台下的我们,带着满脸恨铁不成钢的神情。台下瞬时嘘了一声。王老师又叹了口气,回身开始讲错误的习题。
王老师对我们说八年级学生处在叛离期,想把成绩稳住,把思想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把一切苦心都藏在了严苛外表之下,默默践行着她对数学的理解,奉献出她无私的关爱。
讲述人:彭馨怡,东坡中学八(3)班学生
唠叨“彬”
刚升入八年级,我感到很陌生、无助,没有方向,但还好有王老师,她的话影响着我。
一次下课,我的朋友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些负能量的话语,被语文老师看到收走了。第二个星期回学校后,王老师找我谈话:“你的成绩明显下降,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摇了摇头,“就是因为你心里的杂念太多了,语文老师收的纸条可能对你有影响”。“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孟母为什么要搬家?是因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和优秀的人接触就会越来越优秀,不是不让你和她做朋友,只是应该懂分寸”。“语文老师说你惧怕回答问题,不用害怕,女孩子就该做个高傲的公主,有傲骨、无娇气”。
可能有人觉得王老师很唠叨,但对于我来说,这些话语无异于打开了我心里紧闭的那扇窗。王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会一直铭记在心。
讲述人:刘雨菲 14岁,东坡中学,八(3)班学生
品德“彬”
王彬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她是我学业生涯中见过最严厉的老师,她从不轻易夸奖本班学生,而是经常说某班某某多么多么优秀,望我们向他学习,视为榜样。在我看来,我们似乎怎样努力,却都达不到她对我们的期望。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王老师并不仅仅是“望”,更是要将我们锻炼成钢。每逢上课,我们总能看见她在后面坐着,仿佛教室才是她的办公室。慑于她的威严,再调皮的学生,只要她在后面,就不敢违反课堂纪律。
我在班级里算得上成绩优异,但我属于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问题学生。一次下课,我在走廊里直呼王老师的姓名,被她听到。她并未声张,也没有大发雷霆,更没有打骂我。而是在教室里说了这样一段话:“名字是从人出生以来便可以喊的称呼,但你们在家敢直呼你父母亲的姓名吗?我是你们的老师,和你们的家长是一样的。我需要你们的尊重,我也会尊重你们。”
事后,她教育我说,一个人成绩再优异,德行败坏也终究是不行的,我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王老师,我感谢你给我的教诲和尊重,我会努力地做好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讲述人:黄志成,东坡中学八(3)班学生,14岁
耐心“彬”
14岁,一个青春洋溢的年纪,我遇到了最美丽的她——王彬老师。她身板很小,对我影响很大。
我有一个坏习惯——眯着眼睛看东西,这习惯伴随我好多年了。今年,我依旧如此,王老师的“火眼金睛”一下子便发现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了我的“罪行”,“你怎么能眯着眼睛看?”严厉的语气如雷鸣般彻耳,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上,但养成的习惯依然“雷打不动”,王老师仍旧用她令人警醒的语气,一次又一次提醒着我,终于在她耐心地提醒下,我的坏习惯逐渐消失了。
讲述人:兰欣仪,东坡中学八(3)班学生,14岁
温暖“彬”
站在办公室里,仍能感到寒风呼啸的冷,纵使知道王老师与母亲只是简单探讨我的学习情况,心还是会狂跳不止,当母亲与老师讲到我不久前哭诉自己是一个累赘时,我不禁低下了头。“怎么会这样觉得呢?”老师问道。我抬起头有些紧张的抠着手指对王老师说:“就觉得自己考得很差,很对不起妈妈!”平时的大嗓门对着老师却不禁压低了声音。“不要有这种想法,你就是你妈妈的骄傲,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王老师接着说。我点点头接着听母亲与老师讲话。
回教室的路上母亲问我“穿这么点冷吗?”,我摇摇头,尽管寒风仍在耳边呐喊,但王老师那句“你就是妈妈的骄傲”温暖的包围着我,我早已感觉不到严寒。
讲述人:唐文婷,14岁,东坡中学八(3)班学生
“彬”妈妈
记得一次数学课上,王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永远盼望着你们更优秀”。可能,您真的把我们当做了您的孩子,无论上什么课,您总是坐在教室后面陪着我们。
一日三餐也会陪同在侧,有时还会亲自上手帮我们盛菜,得知大家都能吃饱以后您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您就这样形影不离的,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日又一日,我们早已是您的孩子,您更是我们的“妈妈”。
“彬”妈妈,你辛苦了!
讲述人:张永康 13岁,东坡中学,八(3)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