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感想

夜风微寒
创建于2023-05-09
阅读 24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微风从敞开的窗口涌入,凉意让我不禁向窗外望去,此时正是早晨上班的时间,单位围墙外行人和车辆络绎不绝。驻村结束回到单位报到已经一个星期了,我似乎还没有找回原来上班的节奏。看着窗外的行人和车辆,我陷入回忆。此时,若还是在乡村,我应该正在红水河畔徒步锻炼,这是我患脑梗塞之后养成的为数不多的好习惯。有人说驻村结束,回到单位应该有一篇总结,反思两年来的工作以及人生感悟,我也深以为然。但仔细琢磨,两年来有意义的工作其实没做多少,人生感悟仅有些许,每想及此,都让我对弄雷村的人民深感愧疚。

    想着河畔那带着泥土芬芳和植物香气的微风抚在肌肤的感觉,那波光粼粼的河面映入眼帘的惬意,还有那在河中自在游弋的小鱼儿。每当我走在河边水泥硬化的公路上,总在心里低吟陶渊明那首小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片刻的淡然也令我感到惭愧,党组织派我到弄雷村驻村,可不是让我来享受这世外桃源的生活的。

    来到弄雷村之初,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我感到彷徨和无助,但转念一想临来前领导的嘱咐:“跟着走。”心中的忐忑略微放下,多跟当地的村干虚心学习该是不会错的,毕竟我也只是一个驻村工作队员罢了。于是,跟着村干下队便成了我的日常工作,熟悉地方之后便自己入户遍访,对当地村民的生活、当地的民风民俗也日渐了解。但有些事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的。

    比如有一户人家,两口人,一个30多岁的儿子和年近70的老母亲,父亲在我来驻村之前不幸病逝了。在农村,婚姻大事是头等大事,30多岁的男子还没有结婚、没有后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有一次他跟我开玩笑说:“政府的帮扶要是分配老婆,我们就再没有烦恼了。”我当然只能把它当个玩笑,但没过多久,他真的找到个“老婆”,据说对方是雅龙乡人,40余岁,前不久他在板升的“老公”病逝了,不知怎么就跟他牵上了,于是带着一个4岁的女儿过来与他同居。不管怎样,他的人生大事算是有着落了,我为他感到高兴,但随后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又使我忧心起来。

    这个女子有过好几任丈夫,其中最开始的那个——也就是有合法登记的——丈夫是玉林市的,共育有3个女儿,他们已经分开将近10年,但一直没有离婚,户口本也一直控制在丈夫手中。得知情况后,我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告诫她要尽快去把婚离了,否则你们这就是非法同居,不受法律保护的。她当然也想离婚,只是对方得知她已经与人同居后,要求五万块钱的赔偿金,令他们望而却步。我主张既然不能好说好散那就起诉离婚,之后的事我就不便过多介入了。随后,此事消停了一阵子。他们却没闲着,接连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但因为母亲的身份证过期了,没有户口本去认证,以及没有结婚证等问题,要不到孩子的出生证明,上不了户口,也不能上防贫系统,老二还因为早产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欠着医院两万多医疗费。他曾数次诚恳的向我表示,希望我帮他解决这笔医疗费用,这样的要求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只能向医院领导汇报他的情况,至于后面如何处理,就不是我所能干预的了。只是看着他整日蜗在家里而不出去找工作,靠着微薄的低保心满意足的度日,我除了无奈摇头别无他法。后来,他的目的又有所改变,只要能把两个小孩写进他的户口本里,这老婆要不要都无所谓。这似乎是个可行的想法,只要父母双方和小孩一起去做DNA测定就行了,但据说DNA检测每人2000多元的费用,这就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了,于是想法终究还是没能实现。

    如果说这件事情让我仅仅感到无奈,那么另一件事着实令我惋惜,也让我对贫困有了新的认识。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名叫《如果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文章,里面也曾提到事件中的花季少女。

    那一年,她还只有13岁,在山间赤脚走路时不慎伤到脚板,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感染恶化,后来经过帮扶干部的帮助以及医院全体职工的募捐,得以救治,虽然脚部已经略微畸形,但矫正手术需要在她成年后才能进行,于是她暂时出院,回家自行疗养、恢复。却不知为何,待到我驻村的时候,发现他原本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伤口恶化以及脚部畸形更严重,需要立即处理,否则会有性命之忧。我把情况汇报给单位分管领导,领导指示把她接到医院进行治疗,为她联系专家进行手术,费用由医院负责。于是,我又联系到他的帮扶干部,他说她的父亲是不愿来护理的,上次她来住院时是支付了她姑姑7000元护理费才得以解决。为这7000元钱她父亲和姑姑这两兄妹也发生了矛盾,多次激烈争吵。这次如果她愿意来住院,她姑姑是不愿再来护理了,她父亲连住院都不愿来,更别提来护理了,而她妈妈是个弱智患者,也没有来护理的能力。我也多次去做思想工作,都不见成效。

    民间有句谚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来驻村之前,我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来驻村之后,这句话像个魔怔一样萦绕在我的脑海。不过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既然知道其可怜,又何必去在乎他的可恨之处呢?

    说到可怜之人,我们目前的工作方向似乎只面向贫困户,什么产业奖补、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危房改造补贴等等政策都只有贫困户能够享受,只是因为他们可怜吗?但很多非贫困户他们又过得如何呢?我的感受是:现在很多非贫困户的生活远远不如贫困户!

    有一次跟村干下队去收医疗保险的保费,到了一户非贫困户家。我向他说明政策,动员他要赶紧交钱,他踌躇良久,开口愤然说到:“这个新农合年年都来催,每年都涨那么多钱,那些贫困户国家还帮负担一部分,我们也很困难,国家怎么不帮点?他们这群懒汉,活不干活,睡觉起来就有低保拿、有酒喝了,我们整天为去哪找点工作挣点钱而苦恼,唉,国家真是花钱养懒汉啊!”

    我知道现在是疫情期间,很多工厂都倒闭了,经济不景气,要在外面找份工作着实不易,没有收入了,生活变苦了,他们心中难免愤懑。我也不知如何劝解,对抗疫情,我们只有咬牙坚持。

    如果说驻村还有什么事是令我感到安逸的,那便是阅读了,读书使我感到内心平静。正是在驻村期间,我读到了《道德经》、《庄子》等一批国学精粹,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维,懂得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道理,知晓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坦然。更领悟到君子当处“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以前,我的阅读范围多是国外翻译的一些作品,以小说为主,这些哲学类的书籍几乎没有,思想洋气得很,以至于自己在现实中四处碰壁。最近才懊恼,为什么不早阅读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珍宝呢?两年时间,就当为自己充充电也是不错的。若不是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孩子年幼、需要照顾,加之我自己也身患脑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我觉得呆在乡村也是不错的。

驻村两年,感受当然不仅于此,但有些不便明言的事,也就不说了。曾仕强教授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了解自己。”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最初我是不理解的,后来越来越觉得这是至理名言,但越了解自己却越发现自己的孤独,有些思绪和道理无法用语言来表述,难怪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难怪圣人要“行不言之教”。

阅读 24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