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学习,都会赋予教育的力量;每次的积累,都会让你跑的更快。2023年5月9日,山东省小学科学第101期齐鲁科学大讲堂网络研修活动如期而至。邹平市小学科学老师们如约参加了本次的大讲堂活动。
本次活动由青岛市实验小学的王斌老师主持,整个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01. 由青岛崇礼小学的梁婕、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于敦友和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的林森带来的三节精彩课例。
02.由青岛市名师刘杰老师对三节课例做出的深度细致的点评。
03.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卢巍主任作总结发言。
梁婕老师的《昼夜交替》一课中,通过情景聚焦环节,利用生活常见的昼夜交替时当地城市的景观,引导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的认知是地球与太阳的活动有关,生活化场景的引导,保持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提出假设、模拟实验、寻找证据三个活动,从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古人是怎样区分昼夜的,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于敦友老师的《四季与生活》一课中,利用四季转盘和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把时间和四季具象化,与学生的认识结构相适应,便于学生理解。设置“四季转盘”环节,在学生生活情境的引导下,深刻认知到四季的交替变化是循环往复的,温度也是随季节变化的,符合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规律。学习进阶过程中,通过动手将图片贴在对应的季节模块中,学习到人、动物、植物,在不同季节中表现不同,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也能够领略到四季不同景象也是变化更替的。
林森老师的《四季的成因》一课中,林老师在设计和学生一起探究四季的成因的过程中,采取了多个阶梯上升的小活动,首先是观看自然界的植物服装秀,然后是师生讨论四季更替的规律,猜测四季更替的成因,把学生的前概念显现出来,然后通过体会气温高低对四季的影响到体会太阳照射变化再到模拟实验,最后揭示了四季形成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地球上赤道和南北极是不是有四季的变化?将我们的科学课堂延伸到了课后探究。
在本次专家点评环节中,刘杰老师从依据课程标准解读、课例分析和观后反思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三节精彩课例进行了专业点评和深入分析。
刘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课例。首先,刘老师提到这三节课都属于宇宙空间领域,对于本部分的科学研究,刘老师通过流程示意图为大家呈现,并指出本部分我们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重批判质疑、真探深究、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然后,刘老师对每节课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指出了每节课的亮点。最后,刘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程目标、学生学情、课程重难点等多个方面对这三节课例提出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建议。
卢主任对本期三节课例进行了充分肯定,对刘杰老师的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卢主任指出:宇宙空间领域的学习,我们需要建构相关的模型,通过模型建构学生的认知,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去自主建构相关的模型。这三节课都体现了先通过模型去认知,再通过模型提供给我们的证据去推理的教学思路。最后卢主任强调,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提出质疑、提出批判的机会。并且要不断培养孩子们对生活敏锐的发现、深度的思考、多方位的质疑,从而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创新性猜想,然后付诸实践去验证他们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