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艺术开新篇 革命精神永流传

美友9294230
编辑于2023-05-09
阅读 5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999年,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师,孙永军参与了电视剧《井冈山》的拍摄。

来到吉安选景,“当时住在井冈山茅坪,我看到老房子的外墙上,红军留下的宣传画、标语,风雨侵蚀,有些已经斑驳不堪,我当时就一个想法,这么珍贵的东西,一定要留下来。”

自此,孙永军带着一台胶片相机,深入老区农村,记录下那些宝贵的红色印记。

电视剧拍摄工作完成后,他仍多次往返北京江西,足迹踏遍吉安、赣州等湘赣边地区,拍下数千张照片资料。

2007年前后,孙永军再次来到江西搜集素材,返程时,他带回两大箱红土、石块。

2008年,孙永军正式开始了老墙艺术的创作。

取自老区的土、石,加上矿物质颜料,以及搭建布景的聚合材料,按土木建筑一比一的比例,制作一面墙。

墙面上,用当年的生活劳动工具、蜘蛛网、青苔等元素赋予其沉浸感、代入感,运用绘画、雕刻等艺术手法,赋予其精神内涵,承载红色文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救星”“反对帝国主义”等标语向参观者无声地述说历史。

迄今,孙永军已创作了20多件老墙作品,最大的一座《江山岁月》高3.6米,长11.6米,属分体组合式,最小的也有四五平方米。

三年前,受到吉安本土企业家邀请,孙永军带着所有作品,将工作室搬来青原区。

虽然所有作品都是在天津的家中创作出来的,但他告诉记者,“创作的起点在吉安,精神的源头在吉安,所以,这些作品是回家了。”(井冈山日报记者胡蒋霞)



孙永军1964出生在天津市,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从事影视工作的同时还进行着油画及各种造型艺术的创作研究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代表作品有《光》、《西江月.井冈山》、《世纪伟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世纪伟人》创作于2003年。作品长320厘米、宽180厘米。画面由两尊毛主席全身画像和两千多枚大小不同的毛主席纪念章组成。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此作品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举办的2004年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展品排列和画册排列中均居首位。

早期艺术特点以写实油画为主。作品中以《绿荫下的葫芦系列》最为突出。《青春的火焰》、《犬》、《印迹》油画作品均入选全军美展,有的获奖。2000年前后开始研创中期艺术--《像章油画艺术》。把毛主席纪念章与油画艺术巧妙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代表著作《中国历代人物造型》(中英文两种版本)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并向国内外发行。

1986年起以电影美术师资格参拍了《大决战》、《大转折》、《保卫延安》、《惊天动地》、《中国远征军》、《白求恩》等近百部电影和电视剧。

论文《素质方向性与艺术影响力的关系研究》在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发表;《治中有乱,乱中求进--中国绘画史乱象的辩证思考》在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发表。

2008年研究创作红色老墙艺术至今,2019年6月在家乡举办红色老墙艺术展,2021年6月至12月在天津市武清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展览红色老墙艺术作品。

2022年1月至今,在江西省吉安市成立孙永军红色老墙个人艺术馆,并成立党员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阅读 5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