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坊为黄金甲老师书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书相伴,与经典同行。银川市西夏区第三小学以“读书·交流·成长”为理念,开展啃读坊系列活动。读书对于智慧,就像身体操之于身体。啃读经典书籍,生发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不断自我突破,幸福成长!
坊名标识的解读
坊名释义:教师要以“肯”“恳”“啃”“垦”的精神和意志,学理论、读名著、研教材。
啃读坊 | 为师尚读 立德修身 第十三期
《人性的枷锁》
分享者:西夏区第三小学 王巧芸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一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整个英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毛姆是一位成功的多产作家,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毛姆属于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小说当中有些许自然主义特征,重视环境描写以及反映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有讽刺和伶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他是盛誉下的孤独者”,更是“人世的挑剔者”
1946年,毛姆设立了萨默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的年轻作家,鼓励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1954 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
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世。代表作: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面纱》《月亮与六便士》《刀锋》《寻欢作乐》,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纳树》《阿金》,戏剧《圈子》等。
内容简介
《人性枷锁》(又译“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是毛姆享誉最高,历久不衰的一部长篇小说。 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书中主人公菲利普 凯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辛酸遭遇,大多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经历;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更是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切身感受。但是,《人生的枷锁》并非自传,而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说,里面事实和虚构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作家是依仗事实的启示,“使用小说家的权限,炮制了若乾故事来写我创造的人物。”换句话说,在这本小说里,毛姆打破了事实的拘束,虚构了某些重大情节,塑造了菲利普凯里这一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与奴役。
菲利普凯里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患有先天残疾(跛足),性格孤僻、敏感、执拗。他自幼双亲亡故,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童年;进寄宿学校之后,饱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跨入社会,又在爱情上遭到残酷打击。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他每跨一步,都要经受一番痛苦的折磨,并在身心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小说着重描写他如何挣脱宗教和小市民习俗这两条禁锢人类精神的锁链,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到人生的真谛。
阅读感悟
读一本书,便能体会一种人生。
在毛姆的自传体小说《人性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因身体缺陷感到自卑,举目无亲时茫然失措,遇到爱情后却惨遭抛弃......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似乎让人曾相识;他的多半生都在与各种“枷锁”博弈,陷入困顿时与生活较劲的模样令人心疼。这样的生活起伏在年少时代看似波澜不惊,可那些左右的决定将会影响接下来一辈子的生活。主人公的起伏看起来更具戏剧性,和自己的身体,信仰,学业,爱好,朋友,职业选择,恋人,贫穷,人生意义,每一项关于生命和生活的议题在书中的二十五年间都有讨论,读的时候,我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处于这种情境,我该如何选择呢?
人生的路有时真的会像一团迷雾,只有找到方向才能拨云见日。
好句分享
1、他觉得有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他几乎后悔,悔恨这两年来所遭受的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因为那些绝望的挣扎不过使他勉强填饱肚子,生活的痛苦使他变得麻木不仁了。
2、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只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
3、两人肩并肩地走路,本身就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4、摆出亲密无间的态度,装模作样地与对方套近乎,频繁地联系对方。这都说明他们并不相信自己得到了对方的信赖,若是互相信赖,便不会依赖亲密的感觉。在外人看来,反而显得冷淡。
5、如果一个人习惯于不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却始终给予,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自觉的高尚。
6、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7、看过生命的脆弱,经过人性的冷酷,我发现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从心而行。
推荐书目《月亮与六便士》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在周围人的眼中是一个无趣、沉闷、乏味的人,而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设,忽然有一天毫无任何征兆的离开了家,到巴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因为有了新的人而抛弃现下的生活,然而当“我”受斯特里克兰夫人所托去巴黎寻找时,现实是斯特里克兰到巴黎,只是为了画画,而非众人所猜测。